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25°03′35″N 121°30′45″E / 25.059631°N 121.512611°E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 |
---|---|
位置 | 台北市大同区甘州街40号 |
建成时间 | 1915年 |
官方名称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教堂 |
评定时间 | 2002年5月28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大稻埕的礼拜堂,1915年由李春生捐献,2002年5月由龙应台等出面阻止教会拆除,达成建物前移、修复的共识,今列市定古迹。
样貌
[编辑]教堂样式为李春生参考厦门一带的教堂[1][2]。构造上,采双坡屋顶[2],以清水砖来加强挑高二楼结构[1],壁厚一尺六寸[2]。山墙高耸以彰显上帝[2],并开设牛眼窗[3]。立面中央设西洋教堂常见的尖拱窗,两侧红砖装饰短柱为仿科林斯柱式[1]。其馀的特征如门窗形式和扶柱均采哥特式建筑,与枋隙礼拜堂相去不远[4]。虽为西洋建筑,但洗石子装饰有呈现台湾传统图案[1]。入口处设计二门,以让男女分别出入[4]。内部占地两百坪[5],可容约两百五十人[6]。地基深挖达五尺之深[2]。
2001年10月7日,市府文化局邀集建筑历史专家学者选出大稻埕地区十景,此教堂入选[7]。同年,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第六十六处[8]。2013年,台湾宗教百景票选,此为北市廿九处获推荐景点之一[3]。
沿革
[编辑]建物由来
[编辑]1914年8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枋隙教会的枋隙礼拜堂因已不合信徒需求,由李春生独资在大稻埕另地兴建新的礼拜堂[9]。1915年8月15日于现址新建礼拜堂后,教会改名“大稻埕教会”[6][10]。
年久失修
[编辑]大稻埕教会于1966年大修礼拜堂屋顶,1988年对墙壁修缮补强[10]。历经多次翻修,土质红屋瓦已变成烤漆钢板屋顶、本堂两侧墙壁外倾而需六支钢筋水泥柱支撑[11]。因内部漏水,教友还在室内撑伞[12]。
1997年10月13日下午,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长李逸洋领队林英俊、徐裕健、黄富三、周宗贤、曹奋平来大稻埕礼拜堂会勘[13]。次年1月13日,民政局召开古迹鉴定审查会上,学者建议将此礼拜堂与甘州街李宅都列为纪念李春生的历史性建筑群[14]。
龙应台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任内,自2001年起,定8月28日起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台北古迹月”活动[15]。可活动期间,9月2日,龙应台就因来不及抢救南港区八卦窑,而于被拆除的废墟中表示痛心[16]。5日,面对大稻埕教会计画拆除礼拜堂,龙应台在汉宝德、夏铸九、辛晚教、李干朗、李繁彦、张瑞德等十馀位专家学者出席的古迹审查委员会,对教会牧师罗仁贵及李春生后代李福然,传达希望教会与李家同意将这礼拜堂列古迹的心愿[17]。早于1996年12月2日,台北市政府就推出“大稻埕特定专用区建筑楼地板面积移转要点”,对大稻埕的古建物以容基移转来鼓励所有权人保留[18]。文化局主动提出登录为古迹后,会协助教会容积移转,但被教会以有地域性拒绝[19]。
抢救过程
[编辑]2002年4月11日,因传出教会即将拆除礼拜堂,文化局带汉宝德、李干朗、黄富三、南方朔前来,受李春生第六代子孙李昌平回应反对列为古迹、并拒绝学者入内[20]。教会在该年5月16日清晨开始拆除礼拜堂[21],首先破坏礼拜堂前方石阶及后面屋瓦、墙垣[22]。当时《文化资产保存法》缺少税赋减免优惠,使得民间对保存古迹意愿不高[23]。当天,龙应台出面制止拆除作业,并由建管处勒令教会停工[22]。
5月20日晚,大同区延平区民活动中心举行古迹指定公听会[12]。出席的李干朗、胡宝林,黄富三、庄永明、李明辉、廖武治等分别陈述主存张保存的理由[24]。与会的教友们几乎一面倒支持拆除重建,并强调李春生后代以及教友才有资格决定此教堂去留,甚至有教友多次欲扯下主持人龙应台的麦克风[12]。
5月23日,议员王浩代教会召开记者会,由罗仁贵陈述建物老旧有安全、卫生、交通、设备、及空间不足等问题,实有改建必要,但会保存礼拜堂立面,希望市长马英九正视[11]。市府为展现诚意,将监看礼拜堂的人员撤回[21]。
原先文化局已与教会达成协议,于5月28日一起商讨[25]。但25日清晨1点20分,突然有怪手开始拆除礼拜堂立面,被附近庙宇聊天泡茶的民众发现[21]。当夜3点,赶到现场的龙应台蹲坐在已成废墟的立面砖瓦上,激动哭泣[25]。事发时在谷关的罗仁贵对于媒体询问此事,仅表示不知情[21]。拆除立面后,信徒便改至一旁的女子神学院聚会[26]。27日,市府古迹审查委员会经三个多小时讨论,依然决定将此礼拜堂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之名列为市定古迹,成为台北市第一百处古迹[27]。
偷拆事件后,文化部出版的《2001历史建筑百景专辑》被讽刺是“毕业纪念册”[8]。6月21日,龙应台再度前来,强调“古迹不是漏夜拆了就算”,重申文化局贯彻古迹保护的决心[28]。10月28日,龙应台为被烧毁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举行上梁典礼时,亦表示“烧也没用、拆也没用,我一定会一砖一瓦再回复起来”[29]。
迁移修复
[编辑]在等待修复期间,文化局将前美国驻台北领事馆外观修复后卸下的钢棚材料拿来供大稻埕教会礼拜堂加护,并将遭拆毁的立面建材暂时保存[28]。协商过程中,李春生第四代子孙李福然出面,呼吁保存这座古迹并在内部设置李春生纪念堂[30]。
2002年8月6日,教会委托的建筑师在古迹审查委员会上进行改建报告,表示已敲毁的立面将往前挪移六公尺后重建,原地将新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的高楼[31]。对此,文化局主张是要将礼拜堂整体前移来保存,受教会在10月6日回应“勉予接受”[32]。
2003年7月17日,教会委任建筑师金光裕赴文化局进行设计书图说[19]。12月9日,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会上,通过大稻埕教会古迹保存范围变更案[33]。为此,马英九还以特签方式,克服法规限制[34]。2005年9月27日,为避免大稻埕礼拜堂等文化资产破坏再度发生,市政会议通过文化局所提“台北市暂定古迹及暂定历史建筑管理维护要点”,规范若遭蓄意破坏情事会有法律责任[35]。
2007年1月1日,迁移作业动工[34]。建物保留原有三面立墙[10],2010年8月15日落成[6]。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郭书宏. 大稻埕禮拜堂 立面建築受損. 人间福报. 2005-01-29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蔡惠萍. 小檔案 土法煉鋼 別具風格 興建人李春生為當時台灣首富. 联合报. 2002-05-17 (中文(台湾)).
- ^ 3.0 3.1 黄福其. 宗教百景 北市跨佛、道、基督教. 联合报. 2013-09-19 (中文(台湾)).
- ^ 4.0 4.1 李俊彦. 台灣教堂建築巡禮─ ─系列之一 馬偕開啟 台灣教堂建築史 以西方的形式 融合本土社會文化價值觀. 民生报. 1994-11-20 (中文(台湾)).
- ^ 王文玲. 大稻埕教會列古蹟 判決撤銷 指定過程有異議 教會提行政訴訟 高等行政法院調查指欠缺合法公聽會 作業有瑕疵 本案仍可上訴. 联合报. 2004-03-04 (中文(台湾)).
- ^ 6.0 6.1 6.2 陈宏文. 【探索頻道】傳承焚而不燬的福音. 台湾教会公报. 2023-03-30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台湾)).
- ^ 陈盈珊. 大稻埕十大歷史建物出爐. 中国时报. 2001-10-08 (中文(台湾)).
- ^ 8.0 8.1 于国华. 不會變成畢業紀念冊吧?. 民生报. 2002-06-11 (中文(台湾)).
- ^ 余恩赐. 《教會巡禮23》 大橋教會 死而復活的教會. 台湾教会公报. 1996-02-04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中文(台湾)).
- ^ 10.0 10.1 10.2 林宜莹. 走過歷史 大稻埕140週年特刊出爐. 台湾教会公报. 2016-09-21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台湾)).
- ^ 11.0 11.1 陈盈珊. 大稻埕教會 只要教會 古蹟之議太沉重 教友向馬市長求救. 中国时报. 2002-05-24 (中文(台湾)).
- ^ 12.0 12.1 12.2 蔡惠萍. 大稻埕禮拜堂指定古蹟 教友不滿 公聽會上與學者激辯 北市文化局將再舉行第二場 盼化解歧見. 联合报. 2002-05-21 (中文(台湾)).
- ^ 陈盈珊. 四處紀念性建物曾翻修是否保存待會商 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屬私產屋主意願低. 中国时报. 1997-10-14 (中文(台湾)).
- ^ 张仁豪. 大同分局 擬列市定古蹟 日新國小倣歐建築 列為紀念性建物. 联合报. 1998-01-14 (中文(台湾)).
- ^ 王超群. 台北古蹟月廿八日開鑼. 中国时报. 2001-08-22 (中文(台湾)).
- ^ 陈盈珊. 八卦窯 去匆匆 龍應台痛心. 中国时报. 2001-09-03 (中文(台湾)).
- ^ 陈盈珊. 大稻埕教會 可望成為第一百個市定古蹟. 中国时报. 2001-09-07 (中文(台湾)).
- ^ 曾宪文. 迪化街容積移轉要點. 工商时报. 1996-12-03 (中文(台湾)).
- ^ 19.0 19.1 陈盈珊. 大稻埕禮拜堂古蹟 修復有望. 中国时报. 2003-07-18 (中文(台湾)).
- ^ 于国华. 反對大稻埕教堂列為古蹟 教友和李春生後人將抵制. 民生报. 2002-04-12 (中文(台湾)).
- ^ 21.0 21.1 21.2 21.3 陈盈珊. 大稻埕禮拜堂被拆 龍應台痛心. 中国时报. 2002-05-26 (中文(台湾)).
- ^ 22.0 22.1 蔡惠萍. 就在指定古蹟前…大稻埕長老教會 差點被拆 部分屋瓦被拆 文化局長救下來 要求警方全天候保護 指定作業繼續 不放棄與教會再溝通. 联合报. 2002-05-17 (中文(台湾)).
- ^ 施少英. 古蹟如聖牛 業主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时报. 2002-06-03 (中文(台湾)).
- ^ 于国华. 大稻埕教堂 兩難式 文化局求雙贏 保存難顧及需求 拆除則失去古蹟. 民生报. 2002-05-21 (中文(台湾)).
- ^ 25.0 25.1 蔡惠萍. 怪手突襲大稻埕教會 龍應台落淚 預定列古蹟 長老想改建 北市文化局將保留拆下磚瓦 待指定為古蹟再重建. 联合报. 2002-05-26 (中文(台湾)).
- ^ 蔡惠萍. 大稻埕教會列古蹟否 今決定. 联合报. 2002-05-27 (中文(台湾)).
- ^ 蔡惠萍. 大稻埕教會 列市定古蹟 立面已遭破壞 未來業主須負責修復. 联合报. 2002-05-28 (中文(台湾)).
- ^ 28.0 28.1 乔慧玲. 大稻埕禮拜堂展開復建. 中国时报. 2002-06-22 (中文(台湾)).
- ^ 蔡惠萍. 浴火重建 蔡瑞月舞蹈社上梁 明年三月化身舞蹈中心 有史料展示區及開闊庭院 文化局將公開尋求經營團隊. 联合报. 2002-10-29 (中文(台湾)).
- ^ 丁荣生. 大稻埕教會改建案 李春生後人籲設紀念堂. 中国时报. 2003-08-14 (中文(台湾)).
- ^ 王超群. 大稻埕教會列古蹟 再說. 中国时报. 2002-08-07 (中文(台湾)).
- ^ 蔡惠萍. 大稻埕禮拜堂 將前移重建 文化局與教會達成協議 仍須經古蹟審查會同意 教會另於後方空地興建大樓. 联合报. 2002-10-07 (中文(台湾)).
- ^ 石文南. 古蹟保存 審查委員促寬編預算 特別是用於私有古蹟或龐大日式資產單位. 中国时报. 2003-12-10 (中文(台湾)).
- ^ 34.0 34.1 洪敏隆. 大稻埕教會禮拜堂 動土改建. 自由时报. 2007-01-02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台湾)).
- ^ 曹丽蕙. 破壞暫定古蹟 將追究刑責. 人间福报. 2005-09-28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