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北市行政区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市行政区划系描述与今台湾台北市相关之行政区划沿革,及现今台北市之行政区划范围。

目前台北市划分为12区,其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区分别是士林区大同区,两区面积分别为62.3682平方公里和5.681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区分别是大安区南港区,2024年底两区人口分别为289,908人和112,643人;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大安区和北投区,2024年底两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5,517人和每平方公里4,235人。

历史

[编辑]

明郑至清治时期

[编辑]

隶属天兴县、诸罗县时期(1661年-1722年)

[编辑]

明郑时期(1661年-1683年),今台北市辖区隶属于承天府天兴县(1664年改制为天兴州),县(州)治设于佳里兴(今属台南市佳里区),实际管辖区域仅止于半线(今属彰化县[1]。其时台北地区仍属平埔族群的生活范围,汉人尚未入垦,亦未设置任何次级行政区。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历三十七年)施琅率领清军攻占台湾,次年设置一府三县,该地区改隶台湾府诸罗县。诸罗县辖区沿袭明郑时期的天兴县,县治初期仍设于佳里兴,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始迁至诸罗山(今嘉义市)。在康熙年间(1683年-1722年),台北地区汉人足迹仍然罕见,仅有原住民的番社,而无汉人的保庄,最近的官府人员为派驻于淡水城的水师十人。依据郁永河在《裨海记游》中的记载:“淡水总社下辖二十三社”,其中位于今台北市境内的有十社,即麻少翁社内北头社里族社麻里折口社答答攸社巴浪泵社奇武卒社里末社雷里社荖釐社[2]

隶属淡水厅时期(1723年-1874年)

[编辑]

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设彰化县,县治为彰化,并划大甲溪以北为淡水厅。初期淡水厅仅设淡水同知主管北路防务,行政事务仍隶彰化县。1731年(雍正九年),正式割大甲溪以北隶属淡水厅。厅治初期仍设于半线街,1731年暂移沙辘,1733年(雍正十一年)正式迁至竹堑

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台北地区已设有汉人堡里。依据1740年(乾隆五年)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的记载:淡水保下辖二十五庄,其中位于今台北市境内的有九庄,即关渡庄北投庄八芝莲林庄奇里岸庄瓦笠庄大佳腊庄大湾庄永兴庄圭母子庄[3]

而依据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余文仪续修福建台湾府志》的记载:今台北市境内的汉人聚落已增聚至二街二十三庄,即艋舺渡头街八芝兰林街周厝仑庄万盛庄古亭庄奇武卒庄大浪泵庄中仑庄下埤头庄大加腊庄上埤头庄兴福庄内埔仔庄新庄仔庄嗒嗒攸庄猫里锡口庄里族庄内湖庄南港仔庄石角庄八芝兰林庄瓦笠庄北投庄奇里岸庄干豆庄。相对的,原住民部落已大幅减少,仅馀搭搭攸社毛少翁社北投社三社[4]

到了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北台湾人口已更为密集。此时淡水厅管辖六乡、十二堡、三百四十一庄,位于今台北市境内的有:

而位于今台北市境内的原位民部落则有雷里社搭搭攸社毛少翁社北投社四社[5]

隶属淡水县时期(1875年-1895年)

[编辑]

1875年(光绪元年),北台湾增设台北府,管辖大甲溪以北直达后山,下设三县一厅。原淡水厅以头重溪为界拆分成淡水新竹两县,东北部另置基隆厅。府治初设于竹堑,1878年(光绪四年)移至艋舺。1879年(光绪五年),淡新正式分治。

淡水县初辖十四堡,1887年(光绪十三年)淡水、基隆正式分界后移出四堡归基隆厅。依据1879年(光绪五年)的文献记载,今台北市境内的堡庄有:

日治时期

[编辑]

隶属台北县时期(1895年-1901年)

[编辑]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清光绪二十一年)6月,日本公布《台湾岛地方假官制制定件》,7月公布《地方官假官制制定件》划设地方行政区,以清政府时期的三府一直隶州为基础,改制为“三县一厅”,并在县、厅之下设有十二支厅。今台北地区由台北县直辖,并不属于任何支厅。同年8月,全台改制为“一县二民政支部一厅”,今台北地区不受影响,仍由台北县直辖。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4月,恢复为“三县一厅”,今台北地区辖属未受影响[7]

1897年(明治三十年)6月,全台行政区重划为“六县三厅”,并废除支厅,改设管辖范围较小的办务署。原台北县分割为台北、新竹两县及宜兰厅,版图缩小后的台北县下辖台北、士林、新庄、三角涌、景尾、桃仔园、中坜、沪尾、树林口、基隆、水返脚、顶双溪、金包里等十三个辨务署。今台北地区相关办务署为:

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4月,全台行政区合并为“三县三厅”,同时办务署也进行整并。台北、新竹两县再度并为台北县,下辖台北、三角涌、景尾、桃仔园、沪尾、基隆、水返脚、顶双溪、新埔、新竹等十个辨务署。今台北地区相关办务署为:

隶属台北厅、深坑厅时期(1901年-1920年)

[编辑]
1901年台北市街略图
1915年台北厅行政区划(不含蕃地)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10月,全台行政区大幅改制。废县设“二十厅”,厅下废办务署或出张所而改设“支厅”,厅治所在地不另设支厅。原有台北县辖区被拆分为台北厅基隆厅深坑厅桃仔园厅新竹厅五个厅。今台北地区大部分隶属属台北厅,小部分隶属深坑厅。台北厅下辖锡口、士林、新庄、枋桥、沪尾及小基隆六支厅,深坑厅则下辖景尾、坪林尾二支厅,其中景尾支厅于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9月改称新店支厅。今台北地区相关支厅如下:

  • 台北厅直辖:辖大加蚋堡中西部各街庄,另辖摆接堡加蚋仔庄,悉在境内。
  • 台北厅锡口支厅:辖大加蚋堡东部各街庄,另辖芝兰一堡三个庄,悉在境内。
  • 台北厅士林支厅:辖芝兰二堡全部及芝兰一堡其馀街庄,大部分在境内。
  • 深坑厅景尾(新店)支厅:辖文山堡部分地区,仅万盛庄、兴福庄及内湖庄在境内[10]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厅裁并为“十二厅”,厅直辖及支厅下设区,管辖街、庄、社。原台北、基隆二厅及深坑厅之一部分合并为新的台北厅,今台北地区全部属之。台北厅下设锡口、枋桥、新庄、士林、沪尾(1912年9月改称淡水)、小基隆(1915年2月废止,并入淡水)、金包里、水返脚、基隆、瑞芳(1915年2月废止,并入基隆)、顶双溪、深坑、新店等十三个支厅。今台北地区相关支厅、区如下:

州辖市时期(1920年-1945年)

[编辑]
1932年的台北州辖下的台北市七星郡

1920年(大正九年)9月,全台行政区大幅改制,废除厅、支厅、区及堡/里、街/庄/澳制,改行州/厅、市/郡/支厅、街/庄、大字小字制。全台设五州二厅(1926年增设澎湖厅而成为五州三厅),原台北厅合并宜兰厅及桃园厅的三角涌支厅而成为台北州,其下设一市(台北市)、九郡(七星郡淡水郡基隆郡宜兰郡罗东郡苏澳郡文山郡海山郡新庄郡)。

新设立的州辖台北市为一独立的行政单位,其下共设二十五个大字,即由原大加蚋堡中西部二十三个街庄、原摆接堡加蚋仔庄及原芝兰一堡大直庄改制而成。其版图仅及今台北市的中西部地区。

今台北地区相关市/郡如下:

1922年(大正十一年)4月,台北市中心的大字改制为“町”,郊区则仍维持大字、小字制度。当时市中心共设有六十四个町,郊区则仍有大直下埤头西新庄子中庄子朱厝仑上埤头中仑大安六张犁下内埔等十个大字。1938年(昭和十三年),七星郡松山庄并入台北市,增加松山顶东势下塔悠上塔悠旧里族中坡五分埔三张犁兴雅等九个大字。全市版图向东大幅扩增,合计六十四个町、十九个大字[13]

1935年(昭和十年),曾在市、町之间设区,初时全市设七十七区。1941年(昭和十六年)底,因辖区已扩及松山地区,重新划分为九十区。1944年(昭和十九年)3月,又重划为六十一区[14]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省辖市时期(1945年-1967年)

[编辑]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0月25日接收台湾,恢复台湾省建制,省会设于台北市。11月1日,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仍因袭日治时期制度,全市设有六十一区。

1946年2月8日,市政府将原有六十一区重新整并为十区,即松山区大安区古亭区双园区龙山区城中区建成区延平区大同区中山区。区下设里、邻,全市共有340里、4,158邻[15]

下表为各行政区与日治末期六十一区名、町名、大字名对照表:

行政区 日治时期区名[16] 日治时期町/大字[16]
松山区 松山区 松山旧里族
五分埔区 五分埔中坡
三张犁区 三张犁兴雅
塔悠区 上塔悠下塔悠顶东势(上塔悠派出所管内)
中仑区 中仑顶东势(中仑派出所管内)
大安区 昭和区 大安(部分)、福住町(部分)
锦区 锦町
福住区 东门町(部分)
东门东区 东门町(部分)
大安区 大安(部分)
六张犂区 六张犁下内埔
古亭区 儿玉区 儿玉町千岁町新荣町
佐久间区 南门町龙口町佐久间町
古亭区 古亭町(部分)
川端区 川端町
马场区 马场町
富水区 水道町富田町
双园区 绿区 绿町柳町
堀江区 堀江町
花园区 东园町西园町
龙山区 新起区 西门町新起町
老松区 若竹町老松町
八甲区 八甲町新富町一丁目
元园区 元园町入船町一丁目、新富町二丁目
有明区 有明町
入船区 入船町二、三、四丁目
龙山寺区 龙山寺町
新富区 新富町三、四、五丁目
城中区 城内区 北门町明石町表町本町京町大和町荣町乃木町书院町文武町
联合区
桦幸区 桦山町幸町大安(部分)
东门西区 东门町(部分)、旭町
寿区 末广町寿町筑地町滨町
建成区 建成二区 建成町二、三、四丁目、下奎府町(部分)
下奎府一区 下奎府町一、二丁目(部分)
下奎府二区 下奎府町一、二丁目(部分)
下奎府三区 下奎府町三丁目
下奎府四区 下奎府町四丁目
太平一区(部分) 泉町(部分)、上奎府町(部分)、太平町一丁目(部分)
建成一区(部分) 建成町一丁目(部分)、太平町一丁目(部分)
延平区 太平一区(部分) 泉町(部分)、上奎府町(部分)、太平町一丁目(部分)
太平二区 日新町二、三丁目、太平町五、六丁目
永乐一区 永乐町一、二丁目(部分)、港町一、二、三丁目(部分)
永乐二区 永乐町三、四丁目、太平町四丁目
日新区 日新町一目、太平町三丁目
港区 永乐町一、二丁目(部分)、港町一、二、三丁目(部分)
建成一区(部分) 建成町一丁目(部分)、太平町一丁目(部分)
大同区 蓬莱区 蓬莱町
太平三区 太平町七、八、九丁目
大桥区 大桥町二、三、四丁目
大龙峒上区 大龙峒町(部分)
大龙峒下区 大龙峒町(部分)、河合町
中山区 大正区 大正町三桥町
御成区 御成町
宫前区 宫前町
大宫区 圆山町大宫町大直
下埤头区 下埤头西新庄子
中园区 朱厝仑中庄子上埤头

直辖市时期(1967年迄今)

[编辑]
台北市行政区划图(1968~1990)

1967年7月1日升格为直辖市,次年将原属台北县景美镇木栅乡南港镇内湖乡)与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北投镇)的六个乡镇划归本市管辖。

1990年3月12日台北市进行行政区重划,将原来的16区调整为12区:

这次调整忽略聚落传统分界,改以现有干道作为各区边界:

现今台北市的辖区范围,极东为南港区旧庄里,极西为北投区关渡里,极南为文山区指南里,极北为北投区湖田里;若包含淡水河水域,则极西为士林区富洲里。

各区简介

[编辑]

目前台北市共有12个市辖区,约略简介如下:(按照邮递区号排列)

中正区(100)

[编辑]

中正区位于台北市西南侧,涵盖台北府城大部份区域,为较早开发的台北城区,此区以区内名胜中正纪念堂为名。区内的台北车站台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中央政府部门多位于此区;文教机构则有国家图书馆两厅院国立台湾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南海学园,以及著名大专院校台北市立大学台大医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东吴大学城中校区、国立台北商业大学建中北一女两所台北顶尖的中学;并有二二八和平公园、中正纪念堂、台北植物园等三大公园。

大同区(103)

[编辑]

大同区位于台北市西侧,西与新北市三重区隔河相望,此区以孔子礼记礼运大同篇为名。大同区是台北市最早发展的区域,涵盖大稻埕大龙峒两大区域,有台北市孔庙保安宫古迹大稻埕曾繁华一时,目前较为老旧,有许多早期洋房,也是南北货的集散地。

中山区(104)

[编辑]

中山区位于台北市,邻近台北车站,亦为较早开发的台北城区。此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曾于本区西南角梅屋敷(今属中正区的国父史迹纪念馆)休憩而得名。中山北路贯穿此区。此区有中山站南西商圈中山足球场台北市立美术馆

松山区(105)

[编辑]

松山区位于台北市几何中心,区内住商混合,有许多知名的百货公司台北小巨蛋台北松山机场也位于此区。区内的饶河街夜市则为台湾著名的观光夜市之一。

大安区(106)

[编辑]

大安区位于台北市,是台北市的文教、住商混合区,台大台师大台科大北科大国北教大等著名大学以及顶尖高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均位于此区,本区南部台大师大一带书店林立,文化涵养多元;北部则为商业办公及住宅混合区,忠孝东路三、四段一带为东区商圈,每逢假日人潮汹涌。

万华区(108)

[编辑]

万华区位于台北市市中心,区内有西门町商圈,为台北市最重要的消费商圈。万华旧称艋舺,是全台北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现今有许多老旧社区与古迹,同时万华区北部也。万华区同时也有供应台北市新鲜果菜与肉类的运销中心。

信义区(110)

[编辑]

信义区是台北市的市政中心,原属于松山区的一部分,故区内道路多有松字开头,学校也不以信义命名,如松山高中松山工农松山家商实际上都位于信义区。信义计画区即位于此区,有台北市政府市议会等政府部门与百货公司,许多台湾的金控公司也将总部设于此,位于信义计画区的台北101大楼曾为世界第一高楼。

士林区(111)

[编辑]

士林区位于台北市北部,以数个消费商圈和住宅区为主,士林区宜住宜商文教设施亦丰,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等社教场所均位于本区,以及天母商圈阳明山国家公园部份也位在此区,台北市立大学铭传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知名公私立大学,全台历史最悠久的国民小学士林国小。位于区内的士林夜市亦是台湾知名代表夜市之一。

北投区(112)

[编辑]

北投区是台北市最北端的行政区,与新北市淡水区金山区接壤。阳明山国家公园部份位于此区,有著名的北投温泉关渡风景区。

内湖区(114)

[编辑]

内湖区位于台北市东北部,东邻新北市汐止区。相较于万华区大同区中正区等最早开发的地区、内湖区目前仍为台北市的新开发地区,有内湖科技园区三军总医院

南港区(115)

[编辑]

南港区是台北市最东边的行政区。与新北市汐止区深坑区石碇区接壤,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即设于此区,近年来政府在此区增设南港软体园区南港经贸园区,并推行东区门户计画。

文山区(116)

[编辑]

文山区是台北市最南端的行政区,与新北市新店区石碇区深坑区接壤,由景美木栅两部分组成,经区划调整后合并为文山区。此区多山,故开有多条隧道,如辛亥隧道怀恩隧道文山隧道,并设有国道三甲联络台北市区。中华民国考试院设于此处,并有政治大学世新大学等知名大学,以及猫空台北市立动物园等著名景点。

列表

[编辑]

台北市共辖12区[17],以下资料时间为2024年底[18]

区名 区域
代码
面积
(km²)
下辖
里数
下辖
邻数
人口数 人口
消长
人口密度
(人/km²)
区花 地图
松山区 63000010 9.2878 33 760 191,826 -1,573 20,654 朱槿
信义区 63000020 11.2077 41 914 205,067 -1,692 18,297 野牡丹
大安区 63000030 11.3614 53 1,026 289,908 -1,824 25,517 波斯菊
中山区 63000040 13.6821 42 871 215,245 -1,101 15,732 蝴蝶兰
中正区 63000050 7.6071 31 583 148,375 -1,780 19,505 木棉花
大同区 63000060 5.6815 25 525 118,992 -938 20,944 茶花
万华区 63000070 8.8522 36 723 171,915 -1,737 19,421 白牡丹
文山区 63000080 31.5090 43 1,008 258,333 -1,980 8,199 杏花
南港区 63000090 21.8424 20 455 112,643 -1,316 5,157 桂花
内湖区 63000100 31.5787 39 916 273,748 -2,432 8,669 九重葛
士林区 63000110 62.3682 51 996 264,194 -2,757 4,236 玫瑰花
北投区 63000120 56.8216 42 823 240,623 -1,887 4,235 樱花
台北市 63000 271.7997 456 9,600 2,490,869 -21,017 9,164
  • 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2024年底人口减去2023年底人口,负值以红字表示,正值以蓝字表示,没有增长以绿字表示
  • 各区人口密度以4舍5入至小数点前1位计之

地图

[编辑]
台北市行政区划示意图

次分区

[编辑]

自2000年起,在各区之下增设次分区,作为辅助的行政区划,每区划定4﹣7个次分区,台北市共有68个次分区。

图集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6页,1988年6月
  2.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10-11页,1988年6月
  3.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13-14页,1988年6月
  4.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14-16页,1988年6月
  5.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20-23页,1988年6月
  6.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24-30页,1988年6月
  7.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36页,1988年6月
  8.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37-38页,1988年6月
  9.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40-41页,1988年6月
  10.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42-43页,1988年6月
  11.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44-47页,1988年6月
  12.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48-51页,1988年6月
  13.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51-52页,1988年6月
  14.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61-62页,1988年6月
  15. ^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64页,1988年6月
  16. ^ 16.0 16.1 《台北市志》,卷一沿革志封域篇,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第75-79页,1988年6月
  17. ^ 台北市政府. 發現臺北-臺北行政區. 台北市政府全球资讯网. 2019-02-20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台湾)). 
  18. ^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公開資訊-統計資料.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中文网站.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中文(台湾)).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