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犹达小学
圣犹达学校 St. Jude's School[1] | |
---|---|
地址 | 香港香港岛北角清华街19号[1] |
类型 | 私立小学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 |
隶属 | 天主教香港教区 |
创办日期 | 1957年[1] |
关闭日期 | 1980年 |
学区 | 东区 |
年级 | 小一至小六 |
语言 | 中文 |
圣犹达学校(英语:St. Jude's School[1]),是位于香港东区一所已停办的男女子私立小学,旧址为北角清华街19号[1][2]。学校校舍于1955年9月落成[3],自1957年开办[1],至1980年结束。其校舍当时与北角圣犹达堂相邻。天主教香港教区在圣犹达小学停办后将校舍改办天主教圣犹达幼稚园。然而天主教圣犹达幼稚园已在2012年易名为“高主教书院幼稚园部”[4][5]。
学校行政
[编辑]历任校监
[编辑]历任校长
[编辑]历史
[编辑]天主教香港教区于1950年代向港英政府申请在北角兴建新教堂。时任主任司铎文明德神父在政府宣布批出在清华街和建华街中间的土地后著手处理兴建新教堂的事宜。其后,北角圣犹达堂于1957年12月15日落成。[注 1]因应北角社区逐渐发展蓬勃,加上人口增加,何达华神父成立一个社会福利会“爱德社”资助堂区内有需要的家庭各方面的生活开支,包括代交学费、支付租金、诊金或医药费。另外,又会直接赠送粮油食物或送出购物券等。[注 2]
而天主教香港教区解决了该区区民的生活需要后,为了配合政府批地的附带条件 - 办教育,所以便花费三十六万元开办一所小学[6]。该小学堂在1955年9月于清华街落成[3],并命名为“圣犹达小学”。圣犹达小学自1957年开办以来都是私立学校,录取的学生多来自一些背景不错的家庭。学校每月收取学费20元。后来不少街坊认为天主教香港教区的办学态度认真,于是不理会学费是否昂贵也争相为子女报名入学。在学校结构方面,圣犹达小学位处圣犹达堂之内。由于课室数目只有十四间[6],每级只能开办两班。全校合共12班,属小规模教学。校方于1960年扩建一层校舍[11]。另设各一间音乐室、手工室及教职员室以及两处运动场[6]。
除了聘请校外教师,个别教员与一般有宗教背景的学校一样,来自教区的神职人员架构。当中在1958至1968年期间担任圣犹达堂助理司铎的杨庆松神父正是其中一员。他在牧职之馀也在圣犹达小学任教圣经科。圣犹达小学在196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曾活跃于校际朗诵节[12],但在1970年后逐渐走下坡。教区最后决定在1980年结束营办小学,改办幼稚园。停办原因亦与免费教育普及有关。随著政府津贴学校的数目愈来愈多,而且质素提高。在免费教育取替私立小学的情况下,圣犹达学校被迫停办。此外,校舍于1984年留给圣贞德小学和圣贞德幼稚园作迁校重建时短暂之用[13]。及后圣贞德幼稚园易名为天主教圣犹达幼稚园,2012年再易名为高主教书院幼稚园部。
圣犹达小学尚在运作期间曾经历一次土制炸弹爆炸事件。六七暴动期间的1967年8月20日下午发生清华街爆炸案,该校后门靠近苏浙小学的位置,即圣犹达堂门前发生炸弹爆炸。一名7岁女童及其两2岁胞弟在清华街玩耍时被放在私家车上的一包装成礼物的土制炸弹炸死[14]。炸弹爆炸一刻的冲力震碎了二年级班房窗口的玻璃[15]。结果校方特别休假一周[注 3]。该校的科明智神父在惨案发生后协助两名遇害儿童的家属办理殓葬事宜及主持丧礼[16]。
著名/杰出校友
[编辑]- 何俊仁(1963年):香港著名政治人物、前香港立法会议员[17]
- 冯检基,SBS,JP(1966年):香港著名政治人物、前香港立法会议员[18]
- 高永文,GBS,JP(1969年):香港骨科专科医生、前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注 4]
- 汪明荃,GBS(小五):香港著名女艺人[19][注 5]
- 李司棋(1962年):香港著名女演员[注 6]
- 虞天伟(虞堂容):前香港男演员[注 7]
- 吕大乐: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发展)[20]
- 冼林沃(小五):前香港著名职业赛拳手、香港泰拳理事会主席
注释
[编辑]- ^ 资料出自2013年出版的《天主教圣犹达堂St Jude's Church 建堂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53-2013》〈绵绵60年 情系北角历变迁──记圣犹达堂口述历史〉第21页。
- ^ 资料出自2013年出版的《天主教圣犹达堂St Jude's Church 建堂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53-2013》〈绵绵60年 情系北角历变迁──记圣犹达堂口述历史〉第22页。
- ^ 以上关于圣犹达小学的办学概况与爆炸事件的资料出自2013年出版的《天主教圣犹达堂St Jude's Church 建堂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53-2013》〈绵绵60年 情系北角历变迁──记圣犹达堂口述历史〉第22及23页。
- ^ 资料出自2013年出版的《天主教圣犹达堂St Jude's Church 建堂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53-2013》〈绵绵60年 情系北角历变迁──记圣犹达堂口述历史〉第22页。
- ^ 资料出自2013年出版的《天主教圣犹达堂St Jude's Church 建堂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53-2013》〈绵绵60年 情系北角历变迁──记圣犹达堂口述历史〉第23页:““那时圣犹达属私立学校,每月学费20元,所以学生多数有点家底;再加上街坊多数认为天主教区办学认真,虽然学费贵但报名也要排长龙呢。”在1958至1968年担任圣犹达堂助理司铎的杨庆松神父,在牧职之馀也要在小学教圣经科。圣犹达堂课室数目不多,每级只能开两班,全校共有12班。虽属小规模,但要数杰出校友却一点也不讲得笑。杨神父就记得,有一位五年级女学生,在庆祝会表演唱歌时特别好听,心想:这么小唱歌便了得,长大后一定有成就。这位小五女生,便是汪明荃。杨神父形容,她除了唱歌悦耳,人亦聪明,后来索性跳过六年级,直接考入隔邻的苏淅公学读中一。同年代的,还有李司棋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女生,皆因她年纪小小唱功亦是十分出色。”。
- ^ 资料来自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17年10月9日播出的“大契善姨司棋姐访问第一集 +拍下你的片段,重温!”访问。
- ^ 资料来自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16年5月9日播出的“近代豪侠系列三十八:嘉宾 虞天伟”访问。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天主教香港教区. 香港天主教手冊1963.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1963: 258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 ^ 聖猶達小學招生. 华侨日报. 1967-04-15: 20 [2021-04-01].
- ^ 3.0 3.1 善教與善學. 华侨日报. 1961-08-13: 14 [2020-04-16].
- ^ 聖猶達幼園易名退出學券. 星岛日报. 2011-07-16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 ^ 名幼園紛跳船 學券制瀕崩潰. 东方日报. 2011-11-12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1).
- ^ 6.0 6.1 6.2 6.3 港督夫人明日 巡視港島三校. 华侨日报. 1958-03-23: 13 [2020-04-16].
- ^ Rev. LIBERATORE, Ottavio PIME 何達華神父. 天主教香港教区.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聖猶達小學昨慶祝週年. 华侨日报. 1957-10-29: 14 [2020-04-16].
- ^ Rev. FORMENTI, Antonio PIME 科明智神父. 天主教香港教区.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 ^ 中小學幼園畢業禮. 华侨日报. 1974-07-22: 22 [2022-04-24].
- ^ 聖猶達學校生 昨日參觀本報. 华侨日报. 1959-07-01: 13 [2020-04-16].
- ^ 男童女童英詩朗誦 聖猶達連奪兩冠軍. 华侨日报. 1969-03-11: 15 [2023-11-08].
- ^ 我的司鐸聖召路 - 聖貞德學校. 尹雅白神父.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 【六七暴動】暴徒的特徵 — 無差別攻擊平民. 港识多史.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 ^ 左派暴徒殘忍罪行罄竹難書 幼年姊弟慘死彈下. 华侨日报. 1967-08-21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3).
- ^ 在港共炸彈下慘死 兩小姊弟遺體下葬 一切開支去由正義熱心人士捐助 「沉冤待雪」輓額代表致哀者的心聲. 香港工商日报. 1967-08-24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 ^ 何俊仁. 謙卑的奮鬥.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0: 4.
但我也是一个小浑浑。就读北角清华街的圣犹达小学,上堂经常魂游,落堂就精神过人,打架、整蛊同学、偷东西、讲大话等等顽劣行为,无一不作。‧‧‧‧‧‧成绩便连考“小学升中试”的资格也没有。最后,终获苏浙公学勉强取录‧‧‧‧‧‧
- ^ 明报校园记者. 名人說母校. 明报出版社. 1994: 97.
- ^ 楚留香專輯 汪明荃的故事. 台湾电视周刊. 1982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 ^ 趙永佳、呂大樂:尋找香港「左派」的故事. 明报网站 评台. 2014-06-30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