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
| ||||
---|---|---|---|---|
字 | 允卿 知明 德威 | |||
号 | 重阳子 | |||
出生 | 宋政和二年腊月廿二) 陕西路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大魏村 | 1113年1月11日(|||
逝世 | 1170年1月22日金大定十年正月初四) 南京路开封府旅邸 | (57岁)(|||
居住地 | 陕西鄠县、盩厔 | |||
种族 | 汉族 | |||
宗派 | 全真教 | |||
呼号 | 王害疯 | |||
头衔 | 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世祖御封)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元武宗御封) | |||
徒弟与学生 | 北七真 | |||
传人 | 马丹阳 | |||
著作 | 《重阳全真集》 《重阳教化集》 《分梨十化集》 |
道教 |
---|
道教主题 |
王重阳(1113年1月11日—1170年1月22日),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诸生,后为武官,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绰号王害疯,京兆咸阳大魏村(今属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七个主要门人称七真。元世祖封号“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加封“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有关于王重阳的描述,作者将他描写成武功最绝顶的高手之一,而且智慧超群。
生平
[编辑]王重阳,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1113年1月11日)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后中甲科,一甲第一名,状元[来源请求]。1137年金废齐,不承认刘齐政权,废弃系列敕封。1138年金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一甲第一名,武举状元[来源请求],遂改名世雄,字德威。历史上王重阳连中两朝文武双状元,虽互不承认对方政权及文武举,然亦属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文化根基,毕竟儒经通俗、道经晦涩,若无足够中华文化根基,难以通透;还为后世金庸书中王重阳,中神通,华山论剑,独败天下无敌手之历史原型。
金世宗大定十年庚寅正月初四(1170年1月22日),王重阳于汴梁大朝元万寿宫枕肱而逝。
入道
[编辑]1159年6月,王重阳46岁,任甘河镇酒监(征收酒税的小吏)时,时局动乱,颇不得意,难以挽天下于狂澜,身心俱疲,遂自称“王害风”。因倾心道教,遂生隐遁之心。一日醉遇二道者,或说是正阳真人锺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他于是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
1160年中秋过醴泉,自称再遇道者“二人”,给他真言五篇。“二人”其实不是指两个人,而是暗指“两口”人,即“吕”。从此王重阳自称其师吕洞宾。遇仙后,王重阳出家修道,抛妻弃子,隐居于终南山地区,隐居时又数次遇仙。
1161年在终南山南时村自凿一穴,广深丈馀,号活死人墓,独居其内,还在内中焚香供奉自己的灵位,上写“王害风之灵位”。后王重阳开始传教,收纳史处厚、严处常、赵抱渊等三数弟子。1163年,王重阳结束在活死人墓独居,到终南山的刘蒋村与道友和玉蟾、李灵阳二人,结茅同处。
传教
[编辑]1167年,王重阳开始云游,意欲东游海岸,与道友共赴蓬莱,并东游传教,但门人、道友无一愿意随他远游。他自焚茅庵,沿途乞化,经潼关、华山、洛邑、汴州、登州,到宁海州牟平县,遇巨富马丹阳及其妻孙不二。王重阳在马氏南园建庵,题庵名“全真”。“全真”教名源于此。
王重阳成功吸收几个虔诚的弟子,先后纳丘处机、谭处端、马丹阳、王处一、郝大通五人为徒。丘、谭二人听闻王重阳寓居马宅,请为弟子,求教皈依。马丹阳在王重阳多方劝喻下,同意出家。王处一来游适遇王重阳,亦愿从待。
1168年初,王重阳带领马、谭、王、丘四人离开牟平县城,到偏远的文登县昆嵛山烟霞洞隐居修炼。郝大通亦入山求为弟子,师徒六人建庵而居。
王重阳“诱化”几个弟子后,开始教化一般信众。隐居昆嵛山时,信徒日益增多,不断前往向他问道,亦有信士送其子上山入道。为使更多人有机会闻道,师徒六人在昆嵛山居住六个月后,返回文登县城,传教重心转变为“普化”大众。
1168年8月至1169年10月,王重阳在宁海州、登州和莱州先后成立五个群众传教组织,以“会”为名,全真教称“三州五会”,即宁海州文登县“三教七宝会”、牟平县“三教金莲会”、登州福山县“三教三光会”、蓬莱县“三教玉华会”及莱州掖县“三教平等会”。“会”有门堂、廊舍、水井,如同道庵,道友可在此论道修行。自此远近风动,与会日千馀人。
1169年,王重阳收纳孙不二、刘处玄为弟子,与马丹阳等五人全真教合称“七真”。是年,王处一、郝大通先后辞师隐居查山;孙不二到牟平县三教金莲会出家,王重阳到莱州时,刘处玄前往迎拜。自此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一直追随王重阳,是最亲近的嫡系门人。
立嗣
[编辑]1169年10月,王重阳带马丹阳等四门人西返关中,行到汴州开封府王氏旅邸,王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西行,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无疾而逝(羽化),享年五十八。临终前指定“已得道”的马丹阳为继承人,管领其他弟子,发展其教。马丹阳暂时将王葬于开封当地信徒的花圃,两年后,迁葬回关中终南山刘蒋村故庵之侧。
思想
[编辑]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同源,劝人读佛门的《般若心经》、儒教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和《清静经》。人人可以求仙学道,七十岁学道也不迟,修道者的真师是自己的心神,类似禅宗人人本有佛性之说,如果慈悲、清净,就可立刻顿悟。他吸收佛教禅宗,以打坐为修行方法,视酒色财气为修道的大敌,主张不立文字,最好不由书面上的字义解释道教玄理,以免受文字束缚。
重阳不重视过去道教的符箓、咒语、金丹。修道宗旨,应是清净(无为)、真功、真行。“真功”就是存神固气,保持清净不动心,使身心安定。“真行”就是善行助人,积德,拯难贫苦有难,导人行善。他劝人修道,认为人生易逝,旧业难消,轮回难避,不修道则下地狱,万劫不复,出家修道则可脱离欲海,消尽业障,超脱轮回,成仙升天。
教学上,重阳对弟子十分严厉,往往以诮骂捶楚的方式磨练,方法更甚佛教禅宗的“棒喝”,超出常人的理解,有信徒因难以忍受而散去。刘处玄即一度不堪其苦而逃遁,重阳羽化时未能立在床边。
影响
[编辑]王重阳成立“三州五会”,信徒云集,全真教开始风行山东半岛,形成基层群众组织。五会有一致的约束规矩,全真教兴盛后,仍以五会为榜样,在各地建会,向大众传布全真教旨。
王重阳去世后,七真继续传教,四处活动,将全真教传播到更多地区,仅仅十几年,信徒和教团遍布北方,在中国北方宗教中占统治地位。经过王重阳和七真两代大师的努力,全真教从无到有,从微小的民间修道会,发展成北方最大宗教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创造中国宗教史上一大奇迹。
全真教以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五祖”。王重阳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著作
[编辑]王重阳诗词文章辑为《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均收入正统道藏)。
王重阳寓居马丹阳宅时,以诗词劝喻马丹阳入道,马丹阳亦作诗酬和,二人诗词多达三百多首,多收入《分梨十化集》。
参考文献
[编辑]-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
- 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景安宁:《道教全真派宫观、造像与祖师》(北京:中华书局,2012)。
- 洼德忠著,萧坤华译:《道教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郑素春:〈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真性思想与儒、佛会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郑素春:《道教信仰,神仙与仪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