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潮厝村 (屏东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潮厝村
旧称:潮州厝
地图
坐标:22°46′35″N 120°28′14″E / 22.776282°N 120.470542°E / 22.776282; 120.470542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屏东县
乡镇市区里港乡
政府
 • 村长李明财
面积
 • 总计2.9583平方公里
人口(2023年10月)
 • 总计1,814人
 • 密度613.19人/平方公里
 • 户数544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村里代码10013090008
毗邻里港乡中和村、玉田村、塔楼村、九如乡三块村、旗山区南胜里

潮厝村,古称潮州厝,位于台湾屏东县里港乡西南方。潮厝村因靠近高屏溪河道而大量拓垦河川地,形成独特的乡村景观[1]

历史

[编辑]

清朝中叶,汉人入垦屏北平原。其中以漳州陈姓人家为主的垦民,入垦阿里港附近地势较高的地方,形成“崎仔头”聚落,并带来了开漳圣王的信仰,且在道光十五年(1835)建成王公庙[2]:130。该聚落西边靠近高屏溪溪埔地的村落“潮州厝”,则应由来自广东省潮州府的先民们开辟而成[3]:34。因该村落邻近河道,水患甚频,居民陆续迁往东边靠近崎仔头之处,故有旧潮州厝、新潮州厝村落的分别。而当地居民对于“潮厝”由来的传说也反映出了迁移的史实,有云:“清未年间,潮厝村之西,原有一部落位于现今堤防内,由于该处地势低凹,雨季洪水暴涨之际,生命财产不保,居民为避洪灾之困,而迁至现住聚落重建家园,先人为纪念洪潮旧厝、警愓洪水之灾,故取名潮厝。”[1][4]:262[5]:2-1

两村落之名最早见于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1894)。清光绪十一年(1885),里港蓝家仕绅蓝登辉主持建成崎仔头桥,可通凤山县治(即今日高雄市)。日治初期的《台湾堡图》(1904)显示旧潮州厝的规模甚小,下淡水溪整治计画(1927-1938)后该地已无人居住[4]:262,故今日所称之潮厝是指新潮州厝聚落。

日治时期此地先属阿猴厅港西上里塔楼庄,后隶于高雄州屏东郡里港庄第七保。战后改为潮厝村。随著人口移动及社会文化变迁,两大村庄也逐渐融合;崎仔头之王公庙改建成主祀妈祖、副祀开漳圣王的广慈宫;原以潮州裔台湾人为主体的潮厝聚落也变为闽南文化的保生大帝信仰,两者之间并有特殊的妈祖与保生大帝的姻缘传说[5]:4-14

今日潮厝村人口共约一千八百人,以养殖业、农业为主,其中以泰国虾养殖、加工相关为大宗,共占全村七成比例。

信仰中心

[编辑]
  • 广慈宫
  • 慈济宫
  • 忠义祠
  • 将军庙:主祀平西王吴三桂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里港乡公所-潮厝村介绍
  2. ^ 简佳华。“里港地区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班,。<https://hdl.handle.net/11296/cc64s6>。
  3. ^ 朱明璞。“清代里港地区的开发”。硕士论文,东海大学历史学系,2008。<https://hdl.handle.net/11296/ka33m6>。
  4. ^ 4.0 4.1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采集组。"台湾地名辞书(卷四)屏东县"。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系统。2001。<https://tm.ncl.edu.tw/> 。(2022-12-22)
  5. ^ 5.0 5.1 潮厝社区农村再生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