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士兵团
Hughesiliers 晓士兵团 | |
---|---|
存在时期 | 1940年5月-1941年12月 |
国家或地区 | 英属香港 |
种类 | 民兵 |
规模 | 约70人 |
别称 | 老人兵团 |
参与战役 | 香港攻防战 |
晓士兵团(英语:Hughesiliers),也有译作休斯兵团,是一支预备抵抗日军入侵香港而于1940年成立的香港本地民兵[1],成员由居住在香港的外籍人士自愿组成[2],包括来自超过兵役年龄的英国人,其他居港的同盟国及中立国侨民。晓士兵团的成员大多有55岁或以上[3],故此被戏称为“老人兵团”,但是组成兵团的成员大部分是退伍军人[4],当中有不少成员曾经参加一次大战或西班牙内战[2],甚至具备波耳战争的作战经验[5]。该支部队之名取自阿瑟·威廉·休斯(Arthur William Hughes)[6],生于1883年的休斯,曾任香港义勇防卫军指挥官及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英文名中的(Hughes)被翻译成“晓士”,因此该支义勇军部队被称为“晓士兵团”,而领军的是曾任怡和洋行大班的行政及立法两局议员百德新[7]。
参战经历
[编辑]日军在1941年12月8日清晨入侵香港,太平洋战争中的香港战役爆发,晓士兵团接受驻港英军司令莫德庇的统一指挥,并且被编入香港义勇防卫军,成为其下的民兵部队。晓士兵团虽主要由老年人组成,编制的人数也未达到一个连,但获委以重任,协助驻守香港岛的重要据点——北角发电厂[5]。日军在12月13日攻占九龙后,便多次隔海炮轰发电厂。当时在北角发电厂防守的晓士兵团,包括百德新少校在内,共有4名军官及66名各级成员[2],当中有22人是香港电灯公司的雇员、7人是太古船坞的海事工程人员、17人是九龙沦陷后加入的中华电力公司技师、6名自由法国士兵及2名自由法国军官[4],还有赛马会主席皮亚士,而最年长的成员是年届77岁,曾于香港会任职秘书的德辅从男爵(Baronets Edward des Voeux)[注 1]。
日军于12月18日晚上登陆香港岛,在北角登陆的日军第230联队第2大队随后进攻北角发电厂,但遭遇驻守发电厂的晓士兵团顽强抵抗[1],使日军攻势受阻[8],被迫改道往赛西湖前进。晓士兵团于12月19日凌晨主动出击,派出突击队到炮台山道突袭日军炮兵[2],将炮兵阵地摧毁,并击毙两个日军炮兵小队队长,但北角发电厂在12月19日早上终被日军重重包围,晓士兵团在突围时与日军在英皇道及电气道爆发巷战,期间互有死伤,百德新与同僚为免造成平民伤亡,决定退出民居。百德新在日军包围下,弹药用尽,于当日下午4时半左右向日军投降[4][9]。
晓士兵团在香港战役中有近半数成员死伤,当中有18人阵亡,包括58岁的香港赛马会主席皮亚士、77岁的德辅从男爵[10],他们大部分都是在12月19日于北角发电厂及炮台山对抗日军的战斗中战死,还有13位成员受伤,而被俘的成员也在日军的战俘营受尽身心煎熬。由于晓士兵团的成员于1941年12月受伤及被俘时,都已经年迈或即将踏入晚年,即使挨过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撑到1945年8月香港重光而重获自由,但因为被拘留期间营养不良,伤病又缺乏药物治疗,所以健康都受到损害。战后,有部分成员选择返回家乡或前往他处渡过馀生,也有成员继续留在香港,并且协助自己先前任职的企业重振在战后的业务[11]。
注释
[编辑]- ^ 德辅从男爵是爱尔兰的世袭贵族(Des Voeux baronets),在香港加入晓士兵团的是第八代从男爵爱德华·德辅(Sir Edward Alfred Des Voeux),而第六代从男爵威廉·德辅(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就是在1887至1891年间出任第10任香港总督的德辅爵士,两人的祖先可追溯至在1814年逝世的第一代从男爵查理斯·德辅(Sir Charles des Voeux, 1st Baronet),该世袭从男爵至第九代因担任英军中校的威廉·德辅(Sir William Richard Des Voeux)于1944年9月在荷兰安恒战役战死而断绝。
参见
[编辑]- 约翰·约翰斯敦·百德新:晓士兵团指挥官,曾任怡和洋行管理层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
- 皮亚士:晓士兵团成员,香港赛马会主席,于1941年12月19日战死。
- 香港义勇防卫军
- 香港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
- 香港华人军团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A record of the actions of the Hong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in the Battle for Hong Kong, December 1941.. Hong Kong: Ye Olde Printerie. 1953 [2020-03-09].
- ^ 2.0 2.1 2.2 2.3 Kwong Chi Man; Tsoi Yiu Lun. Eastern Fortress: A Mili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0–1970.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p.196, p.197 [2020-03-09]. ISBN 9789888208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 ^ 周蜜蜜. 奇趣香港史探案4:大戰時期.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 2017 [2020-03-10]. ISBN 9789888420438.
- ^ 4.0 4.1 4.2 保衛香港的老人兵團 - 曉士兵團. 港识多史.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0).
- ^ 5.0 5.1 北角大強街 點解叫「大強」 原來譯錯咗!. 东方日报. 2019-06-03 [2020-03-09].
- ^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HKBU.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 邝智文; 蔡耀伦.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图书. 2013-09: 236-237. ISBN 9789888254347.
- ^ CANADIAN PARTICIPATION IN THE DEFENCE OF HONG KONG, DECEMBER, 1941. www.hkvca.ca. HKVCA.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 ^ Their decadent expat lives in Hong Kong ended overnight with Japan's unspeakably savage invasion. Now, 75 years on, the survivors relive the horror. Daily Mail. 2016-12-08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 ^ Sir EDWARD ALFRED DES VOEUX. www.cwgc.org. 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7).
- ^ 香港防衛軍曉士兵團德輔從男爵− 77歲耆英戰至最後 魂斷北角發電廠. Watershed Hong Kong. 2022-12-18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