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定窑白瓷婴儿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定窑 白瓷婴儿枕
年份北宋(西元12世纪)
类型陶瓷器
尺寸18.8 cm × 31.0 cm × 13.2 cm(7.4英寸 × 12.2英寸 × 5.2英寸)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登录号故瓷004923N000000000
网址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介绍

[编辑]

北宋白瓷婴儿枕这件做品,婴孩伏卧榻上的白瓷枕展现了定窑瓷器在塑形及装饰上的高超技术。定窑烧制的作品以白瓷为主,成型工艺精良,釉质细润光滑,釉色白中带微黄,装饰技法有浅划、深刻、印花等。本件婴儿枕的釉色牙白温润,头部与身体分别由左右合模相接后,并将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同时,充分发挥定窑不同的装饰技巧,长衣下摆的朵花、背心上的球形纹以及榻座上云螭纹是以模印技法呈现,后背则刻以缠枝牡丹,印花纹样清晰,刻花线条流畅,二者搭配自如得宜。另外,底部刻有御制诗一首,可以发现乾隆皇帝将此类比为警枕,不仅警惕自励自己宵旰勤劳,配合其他咏定窑孩儿枕御制诗来看,显示出期盼如武丁于梦中寻到辅国贤臣的意图。[1]

乾隆皇与婴儿枕

[编辑]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间,收集了十一个定瓷娃娃枕,其中便包含了本作与另外两件相似作品。乾隆皇帝得到这些娃娃枕后,为它们特别订制锦垫与“紫檀木罗汉床”,由乾隆丙申(乾隆四十一年)一首〈咏定窑娃娃枕〉中:“檀材新与卧为床”足见此娃娃枕伏卧于罗汉床上之景象,但之后本作品的台座遗失并未留存下来。[2]

此外,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的五年间,创作了十来首定瓷娃娃枕的吟咏诗句,其中,本作品更是同类型三个婴儿枕中,唯一底部刻有御制诗铭者,于乾隆癸巳(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时的题诗一首:北宋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锦綳围处妥,绣榻卧还牢。彼此同一梦,蝶庄且自豪,警眠常送响,底用掷签劳。并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二钤印。这篇清高宗御制诗文,点出制作时代为北宋、特色以及功能,最后两句分别藉吴越国武肃王钱镠魏晋南北朝陈武帝,隐喻婴儿枕为前朝君主的颈枕,期勉自己兢兢业业、珍惜光阴。

至于婴儿枕在清宫中的功能,从将娃娃枕配座搭垫,且皇帝及群臣题咏的诗词环绕的典藏方式推测,除了带有生男丁的寓意外,可能是带著皇帝自我期许的宫中陈设,换言之,乾隆皇将娃娃枕投射到了:居安思危、梦回治世,甚至是欲得能臣使国家长治久安这类理想上,而作为摆饰品收藏于乾隆皇帝的清宫中。

功用

[编辑]

此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所用的瓷枕。瓷枕的出现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起初作为冥器之用,后渐渐走入日常生活中,作为夏季使用寝具或中医所用的脉枕。到了唐代,瓷枕逐渐流行,常见有三彩、褐釉、黑釉、长沙铜官窑等釉色。到了宋代,瓷枕流行到达繁盛期,且走入民间百姓的生活中,举凡:造型、器型、装饰技法等,皆比前朝来的多样丰富。以造型而言,宋代瓷枕种类繁多,包括常见的几何型,到后来的兽型枕、人物枕等。以纹饰而言,宋代瓷枕花纹多彩细致,大量运用:刻、划、剔、印、雕塑等技法,无一不显露出表现力与艺术性,而其装饰与造型,几乎都已含有寓意者为取,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流行等面向。以白瓷婴儿枕为例:其男童造型,取多子多孙或宜男丁的吉祥意涵,同时将模印、刻画等技巧,自然的融合于一体,形成这一细致又不失情趣的作品,实为宋代瓷器之佳作。

相似作品

[编辑]
定窑白釉孩儿枕,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作品传世有三件,其中两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另一件白瓷婴儿枕,作品时代应较本件婴儿枕晚:北宋至金(西元1101─1200),为定窑系瓷枕,尺寸较小。其胎质较为粗糙,釉色更为灰黄且有多处开裂,表面有污渍附著,疑因烧造窑温控制不当而造成。和本件作品主体造型大致相同,但应非同一模子印出的,纹饰以模印为主:背心刻划缠枝四季花纹与双钩宽卷草边,长衫衣摆模印双花组成的团花纹,壶门光素,底座上仅以云纹不以螭龙简单刻划。本作品整体型制较为规整简单,但仍不减其神韵。此枕除人物腰凹处可为枕外,应也呈现雕塑彩装节庆用物风格。[3]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白瓷婴儿枕,造型和具有乾隆诗作的作品造型相同,釉色莹白,装饰同样精美,不同的是背心前襟并无球形锦纹,后背也无刻划缠枝牡丹,整体呈现温润素净风貌。

衍生作品

[编辑]

影视作品:

  • 《国宝总动员》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0). 
  2. ^ 黄兰茵,〈彼此同一梦-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故宫文物月刊》,第345号,页114-119
  3. ^ 北宋~金 定窑型 婴儿枕

(依釉色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