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
宋恭帝 | |||||||||||||||||
---|---|---|---|---|---|---|---|---|---|---|---|---|---|---|---|---|---|
宋朝皇帝 元朝瀛国公 | |||||||||||||||||
宋朝第16位(南宋第7位)皇帝 | |||||||||||||||||
统治 |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1年176天) | ||||||||||||||||
前任 | 宋度宗赵禥 | ||||||||||||||||
继任 | 宋端宗赵昰 | ||||||||||||||||
元朝瀛国公 | |||||||||||||||||
统治 | 1276年2月4日-1323年5月31日(47年116天) | ||||||||||||||||
出生 | 宋度宗咸淳七年九月二十八 1271年11月2日 南宋临安 | ||||||||||||||||
逝世 | 元英宗至治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1323年5月31日 (51岁) 河西 | ||||||||||||||||
王后 | 元朝公主孛儿只斤氏 | ||||||||||||||||
妃嫔 | 迈来迪(存疑) | ||||||||||||||||
子嗣 | 赵完普 | ||||||||||||||||
| |||||||||||||||||
政权 | 宋朝(南宋) | ||||||||||||||||
父亲 | 宋度宗 | ||||||||||||||||
母亲 | 全皇后 | ||||||||||||||||
宗教信仰 | 佛教 |
宋恭帝赵
生平
[编辑]冲龄践阼
[编辑]《宋史本纪第四十七》记载:“瀛国公名㬎,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1271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宋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驾崩,年三岁的赵㬎在丞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元军已控制中国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1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贬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南部)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㬎出赵城,派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向元军献上传国玺[2],临安的南宋朝廷投降。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直到1279年南宋正式灭亡。
入元降封瀛国公
[编辑]南宋灭亡后,宋恭帝曾徙居元大都、上都、乌斯藏、甘州(一说还有谦州,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等地,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
北迁
[编辑]恭帝降元后,元将巴延促其北上入觐。帝于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丙子三月从临安启程,前往上都。太皇太后谢氏以疾留内。太后全氏、隆国夫人黄氏(度宗母、恭帝祖母)、荣王赵与芮(理宗弟、度宗父、恭帝祖父)、沂王赵乃猷、枢密院参知政事高应松、谢堂、知临安府翁仲德及汪元量等朝臣、宫人随同北上(见刘一清钱塘遗事)。渡江后,宋将李庭芝、苗再成等谋夺驾,不克。五月,过大都,赴上都。丙申,见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妻以公主,诏优待之,使居大都;福王赵与芮受封平原郡公(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携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蹈海自尽,南宋最终全面灭亡。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书省奏请徙瀛国公居上都,诏许之。后元仁宗延祐中,随高丽国王王璋入朝的高丽人权汉功,见瀛国公故宅尚存,作《瀛国公第盆梅》咏之。
入遁吐蕃
[编辑]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诏遣瀛国公赵㬎入吐蕃习梵书、西蕃字经(一说瀛国公自求入吐蕃学佛法)。十二月启程,由脱思麻(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入乌思藏,驻锡萨斯迦大寺,号木波讲师。[来源请求]他在萨迦寺出家,取藏文法名“却季仁钦”(ཆོས་ཀྱི་རིན་ཆེན་)。藏族人尊称他为“蛮子拉尊”(སྨན་རྩེ་ལྷ་བཙུན་);[3]“蛮子”是蒙古人对宋人的称谓,“拉尊”是藏语对出家王族的尊称,[4]汉译合尊。后为萨斯迦大寺住持。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
赐死河西
[编辑]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赵㬎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张掖)。[5]明初僧人释无愠《山庵杂录》云:“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6][7]陶宗仪《辍耕录》引此诗,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并云“此宋幼主在京师所作也”。明人瞿佑《归田诗话》引作:“黄金台上客,底事又思家。归问林和靖,寒梅几度花。”谓瀛国公以此诗赠汪元量。藏文史书则谓其罪名是以讲经为名,聚众谋反。元史英宗纪可旁证瀛国公卒年:“至治三年四月壬戌朔,敕天下诸司命僧诵经十万部。……敕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万圣祐国寺,做水陆佛事七昼夜。”[8][7]
按《元史·卷四十二·顺帝五》至正十二年五月“河南诸处群盗,辄引亡宋故号以为口实,宜以瀛国公子和尚赵完普及亲属徙沙州安置,禁勿与人交通。”[9]之记录可见,宋恭帝的大儿子赵完普并未被赐死,且有一定数量的家眷。
亲族
[编辑]祖先
[编辑]先祖 | ||||||||||||||||||||||||||||||||||||||||||||||||||||||||||||||||||||||||||||||||||||||||||||||||||||||||||||||||||||||||||||||||||||||||||||||||||||||||||||||||||||||||||||||||||||||||||||||||||||||||||||||||||||||||||||||||||||||||||||||||||||||||||||||||||||||||||||||||||||||||||||||||||||||||||||||||||||||||||||||||||||||||||||||||
---|---|---|---|---|---|---|---|---|---|---|---|---|---|---|---|---|---|---|---|---|---|---|---|---|---|---|---|---|---|---|---|---|---|---|---|---|---|---|---|---|---|---|---|---|---|---|---|---|---|---|---|---|---|---|---|---|---|---|---|---|---|---|---|---|---|---|---|---|---|---|---|---|---|---|---|---|---|---|---|---|---|---|---|---|---|---|---|---|---|---|---|---|---|---|---|---|---|---|---|---|---|---|---|---|---|---|---|---|---|---|---|---|---|---|---|---|---|---|---|---|---|---|---|---|---|---|---|---|---|---|---|---|---|---|---|---|---|---|---|---|---|---|---|---|---|---|---|---|---|---|---|---|---|---|---|---|---|---|---|---|---|---|---|---|---|---|---|---|---|---|---|---|---|---|---|---|---|---|---|---|---|---|---|---|---|---|---|---|---|---|---|---|---|---|---|---|---|---|---|---|---|---|---|---|---|---|---|---|---|---|---|---|---|---|---|---|---|---|---|---|---|---|---|---|---|---|---|---|---|---|---|---|---|---|---|---|---|---|---|---|---|---|---|---|---|---|---|---|---|---|---|---|---|---|---|---|---|---|---|---|---|---|---|---|---|---|---|---|---|---|---|---|---|---|---|---|---|---|---|---|---|---|---|---|---|---|---|---|---|---|---|---|---|---|---|---|---|---|---|---|---|---|---|---|---|---|---|---|---|---|---|---|---|---|---|---|---|---|---|---|---|---|---|---|---|---|---|---|---|---|---|---|---|---|---|---|
|
妻儿
[编辑]- 妻 孛儿只斤氏(元公主,见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纪[10]、陈霆《两山墨谈》、谈迁《国榷》等)。1276年宋恭帝被元军迁到大都以后,元世祖忽必烈将元朝一位公主嫁给了他。但是这位公主的出身没有详细的记载,不清楚她是忽必烈的女儿还是某位宗王的女儿。
- 妾 迈来迪(回回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元惠宗生母),杂史传为瀛国公妾,后为元明宗所纳。
- 赵完普,长子,幼时出家为僧。至正闲徙居沙州。卒年不详。
后世盛传宋恭帝为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之生父。元文宗曾布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称元明宗在漠北时,素谓太子(妥懽帖睦尔)非己子,遂徙于高丽,后迁静江。元末明初人权衡撰《庚申外史》,谓瀛国公驻锡甘州山寺(元时称十字寺,即张掖大佛寺)时,封地位于汪古部旧地及居延一带的赵王曾以一回回女子与之(即顺帝生母迈来迪)。延祐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时值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后为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明代以后,此说遂成确论。至清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说乃宋遗民伪造,明人“附会而盛传之”,“核以事实,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近时学者有谓瀛国公在移驻甘州之前,可能居于谦州吉利吉思地界(今叶尼塞河上游)。当时周王和世琜自陕西至岭北过金山(阿尔泰山),流亡于察合台后王封地,地理上与谦州接近。[原创研究?]
宰相
[编辑]评价
[编辑]“ | 司马迁论秦、赵世系同出伯益。夫稷、契、伯益其子孙皆有天下,至于运祚短长,亦系其功德之厚薄焉。赵宋虽起于用武,功成治定之后,以仁传家,视秦宜有间矣。然仁之敝失于弱,即文之敝失于僿也。中世有欲自强,以革其敝,用乖其方,驯致棼扰。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恩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瀛国四岁即位,而天兵渡江,六岁而群臣奉之入朝。汉刘向言:“孔子论《诗》至‘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至哉言乎!我皇元之平宋也,吴越之民,市不易肆。世祖皇帝命征南之帅,辄以宋祖戒曹彬勿杀之言训之。《书》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我元一天下之本,其在于兹。 | ”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11] |
“ | 世祖之使赵㬎,赵㬎之为世祖使,皆非义也。夫以佛本西域之教而不可以往学,㬎本宋室之帝而不可以往使。㬎国亡而不能死于社稷,其罪已甚。今乃为之使于吐蕃,苟马无耻,岂不深可惜哉。据事直书,交贬之也。 | ” |
——《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12] |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 钱士升《南宋书》
-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纪第四十七》: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
- ^ 《红史》
- ^ 《西藏王统记》,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3页、164页
- ^ 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癸亥至治三年...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
- ^ 《山庵雜錄·第1卷》. 0118b08. [201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 ^ 7.0 7.1 陈援庵. 〈佛祖通載〉.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
- ^ 《元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
- ^ 《元史·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
- ^ 拉施特著,余大钧、周建奇译. 《史集》第二卷·忽必烈汗纪. 1985: 186.
还有另一个驸马,为蛮子君主的儿子,他原来是蛮子的君主,而现在他被推翻了,以驸马和异密的身份住在合罕处。
-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纪第四十七》
- ^ 《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三》
宋恭帝 出生于:1271年11月2日逝世于:1323年5月31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宋度宗 赵禥 |
中国皇帝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
继任: 元世祖忽必烈 |
前任: 宋度宗 赵禥 |
宋朝皇帝 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 |
继任: 宋端宗 赵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