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
吕留良(1629年—1683年),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今桐乡市崇福镇)人,别名光轮,字用晦,又字庄生,号晚村,别号有耻斋老人、耻翁、吕医山人、南阳布衣等;晚年剃发出家,法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著有《东庄诗存》、《晚村先生文集》、《东庄医案》,以及七言绝句诗作《述怀》等。他也长期致力于八股文之文学批评。[1]
许多他的著作纪录在曾静所引发的文字狱事件中遭毁。[2][3]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吕留良的曾祖父是吕熯;吕熯的妻子是南城郡主,南城郡主是淮国藩王的女儿。他的父亲是吕元学;吕元学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中举,后于繁昌县任知县。吕元学生有五子,分别是吕大良、吕茂良、吕愿良、吕瞿良、吕留良。吕茂良曾任刑部侍郎。吕留良的生母是吕元学的侧室杨孺人。[4]
吕留良自述在父亲过世四个月后出生,出生后随即为父服丧。后来,他被三兄吕愿良的妻子照顾,但兄嫂在他三岁时过世,他随即被过继给堂伯父吕元启[4]。不久,他的祖母、嗣父母[4]也过世。生母过世于他十三岁时,年仅三十七岁。他自述自出生以来不间断为诸长辈服丧直至十五岁。[5]
吕留良自述幼年时没有跟随特定学者学习,但始即接触并认同朱熹的著作内容(对于传统儒学经典的注解),又因该些内容而认同程颐、张载等理学学者的主张,最终因而认同孔子与孟子的思想和论述。[4]
《碑传集补》中记载吕留良在得知明思宗朱由检在兵乱中死去(另见甲申之变)时哀恸不已。[6] 吕留良也在《寄秦开之先生》中表示自己在甲申之变发生后焚毁先前所写作品,并决意远离词赋文学。[7]
吕留良一度耗费家产、广为结交,与孙爽、吕宣忠(三兄吕愿良之子)等从事于对抗清朝统治之事业[2],后失败逃离家乡。[4]
清初
[编辑]顺治四年(1647年),吕留良在得知吕宣忠因参与于南明政权率兵抗清而被逮捕并处死后,自幼即患有的咳血症状加重,呕出“数升”血。[8]
顺治八年(1651年),吕愿良在贫病交加中过世[8],好友孙爽亦于同年过世[2];吕留良为此感到十分哀痛颓丧。后来,吕留良将自己的孙子过继给吕宣忠。[8]
顺治十年(1653年),吕留良易名并应考试成为生员;而后,他每次参加考试都取得突出结果。[4][9] 后来,他对如此经历多次表示后悔。[8]
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开始批评选集时下的八股文作品。[2]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吕留良结识黄宗羲、黄宗炎兄弟,以及高斗魁等人。[2]
顺治十八年(1661年)夏季,吕留良请求钱谦益为他改字,钱谦益将他的字改作“留侯”,并著〈吕留侯字说〉一文。[8]
中年以后
[编辑]康熙三年(1664年),抗清名士张煌言遭清廷处死后,吕留良作诗〈九日书感〉哀悼,并感慨抗清运动之无法团结。[10]
在与黄宗羲、黄宗炎、高斗魁等人多次往来过程,吕留良萌生退出科举以保持名节的想法。[2]
康熙四年(1665年),他决意退出科举并隐居于家乡。[2] 吕葆中称,康熙五年(1666年),吕留良在县学例考前,拜见教谕并表示将告别其他生员;隔日,吕留良不再进入考场,有关当局于是按规定将他除名。[2] 吕葆中还称,教谕(学使)陈执斋得知当下十分错愕,吕留良随即出示《耦耕诗》并向其阐明己意。当地社会得知消息后,人们都十分惊异;吕留良的亲友都感到十分困惑,并急于得知实际情况;但是,吕留良的神态显得十分愉快。[11] 随著诸生身份失去,吕留良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优待与特权,也失去官府给予的粮食配给,先前结识的许多友人也不再与他往来。[11] 同年前后,他与黄宗羲也因思想立场等歧异冲突深且多,而互相决定不再往来。[2]
康熙五年以后,他开始借由批评时下之八股文作品抒发情绪,针对清朝的统治和王阳明学说的流行发表见解;这样的做法引来了黄宗羲、万斯同、范鄗鼎、王士禛等人的批评。后来,由于厌恶被列为时下八股文之选评名家等,他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停止此类活动。[2] 此后,他在过世前之十馀年间,致力于整理发行朱熹的著作,提倡朱熹的思想。[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及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拒绝清朝朝廷博学鸿儒之邀请征集,并坚持隐居。[3]
明郑作为最后一个与明朝直接相关的政权,结束于他死去的那一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在针对曾静有关提倡吕留良之思想,所进行之文字狱中,将他与吕葆中的尸体毁坏,又搜集烧毁他的许多著作。[12]
思想主张
[编辑]吕留良极度推崇朱子与四书,认为“舍四子书之外,亦无可讲之学”[13],“救正之道,必从朱子,求朱子之学,必于《近思录》始”[14]。同时,他还将阳明心学的流行视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15]。
吕留良极为看重《春秋》尊王攘夷之核心思想,认为该概念要比“君臣之义”更加重要:
“ | 君臣之义固重,而更有大于此者。所谓大于此者何耶?以其攘夷狄、救中国于披发左衽也。 | ” |
后代
[编辑]他的长子是吕葆中。他告诫并反对吕葆中进入清朝官僚系统[17];但是,吕葆中在他过世后参加科举,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榜眼及第。
在曾静提倡吕留良的思想所引发的文字狱事件中,吕葆中与吕留良的尸体被施以破坏之刑罚,吕毅中被斩首[18],其他被雍正帝等判定免于处死的后代被流放至宁古塔[12];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有一些吕留良的后代被强制迁徙至齐齐哈尔。直至宣统元年(1909年),居住在该些地区的后代才被免除身份上的限制。[12] 居住在该些地区的后代因不被允许参加科举,世代相传以行医、经商为谋生方式,后又扩张至其他产业。[12]
影响
[编辑]乾隆年间以后,在清朝统治下的知识份子避免谈论与他有关的内容。但是,在朝鲜王朝统治下的朝鲜半岛等地区,吕留良声名远播,其著作广受关注。[19]
章太炎在为邹容之《革命军》所写之序文中,提到其思想受吕留良影响。
评价
[编辑]- 顾炎武:“梨州、晚村,一代豪杰之胤,朽人不敢比也。”[20]
- 陆陇其:“先生之学,已见大意,辟除蓁莽,扫去云雾,一时学者,获睹天日,如游坦途,功亦巨矣”[2]
- 车鼎丰:“晚村吕子出,痛圣学之将湮,悯人心之陷溺,购刊遗书,广播宇内。于时文评语中,辄为之厘正是非,大声疾呼,以震醒聋聩,而朱子之学始皎然复明于世。”[21]
- 钱穆:“自朱子卒至是四百馀年,服膺朱子而阐述其学者众矣,而绝未有巨眼深心用思及此者。自此以往,朱学益发皇,然无虑皆熟软媚上,仰异族恩威之鼻息,奉以为古圣先贤之渊旨。窥帝王之意向,定正学之南针。极其能事,尚有愧夫吴、许,更无论晚村所云云矣。然则晚村不愧清楚讲朱学一大师,于晦庵门墙无玷其光荣。”[22][23]
- 雍正帝之《大义觉迷录》中针对吕留良的言行思想等,提出许多负面评论。[24]
大众文化
[编辑]参看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吕留良八股文批评研究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archive.artnchina.com. [2024-07-2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人物研究 _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iqh.ruc.edu.cn. [2024-07-27].
- ^ 3.0 3.1 呂留良及其民族思想與「尊朱闢王」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4-07-27].
- ^ 4.0 4.1 4.2 4.3 4.4 4.5 吕留良. 四書講義. 中华书局. 2017. ISBN 978-7-101-12212-1 (中文).
- ^ 吕留良 (清); Lü, Liuliang. 吕留良家训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325-9321-7 (中文).
- ^ 碑傳集·碑傳集補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台湾)).
- ^ 俞国林. 吕留良诗笺释 卷1.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124.
- ^ 8.0 8.1 8.2 8.3 8.4 吴志廉. 從諷勸到剖白:論錢謙益〈呂留侯字說〉 兼述呂氏家難 (PDF).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2023, (77): 35-72. doi:10.29708/JCS.CUHK.202307_(77).0002.
- ^ 大義覺迷錄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台湾)).
- ^ 吴志廉. 絕望中嘲諷──呂留良詩與抗清戰役. 文学论衡. 2021, (38).
- ^ 11.0 11.1 杨念群 (编). 新史学(第一卷). 中华书局. 2007. ISBN 7101054927.
- ^ 12.0 12.1 12.2 12.3 清代流放黑龙江的吕留良后人_黑龙江省档案馆. www.hljsdag.org.cn. [2024-07-27].
- ^ 吕公忠,〈行状〉,载《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
- ^ 吕留良,〈与张考夫书〉,载《吕晚村先生文集》卷1
- ^ 呂晚村先生文集 : 一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台湾)).
- ^ 梁启超,《近三百年学术史》
- ^ 吕留良. 呂留良家訓譯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 ^ 雍正上谕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_大义觉迷录(清)雍正皇帝编纂_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 [2024-07-27].
- ^ 葛兆光. 從“朝天”到“燕行”——17世紀中葉後東亞文化共同體的解體. 中华文史论丛. 2006.
- ^ 顧亭林詩文集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台湾)).
- ^ 张天杰. 从张履祥到祝洤——清初朱子学在浙西的传承及其特点. 浙江社会科学. 2019, (3).
- ^ 钱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 ^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taiwanebook.ncl.edu.tw. [2024-07-27].
- ^ 大義覺迷錄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台湾)).
- ^ 金庸版本的奇妙世界 @YLib Blog. blog.ylib.com. [2024-07-27].
- 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