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电影资料馆
印尼电影资料馆(印尼语:Sinematek Indonesia,简称Sinematek)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印尼)雅加达的电影资料馆。该馆于1975年由米斯巴赫·尤萨·比兰和阿斯鲁尔·沙尼创立,是东南亚首座电影资料馆,也是印尼唯一一座电影资料馆。印尼电影资料收藏了大约2700部电影,当中大部分都是印尼电影;此外该馆也收藏了不少参考文献。自2001年起,该馆一直未能筹措足够的经费。
简介
[编辑]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基金会管理的印尼电影资料馆位于楼高五层的哈芝·乌斯玛尔·伊斯迈耳中心,该中心位于雅加达南区古宁安拉苏纳·沙伊德街[1]。该馆自1977年起迁入现址[2]。电影资料馆的办事处位于哈芝·乌斯玛尔·伊斯迈耳中心的四楼,以电影与电影史为主题的图书馆位于五楼,而占地100-平方米(1,100-平方英尺)的电影储存库则位于地库[3]。电影资料馆会把部分馆藏外借出去,而它的访客则以学者和大学学生为主[1]。该馆设有可以容纳150名观众的放映室和可以容纳500名观众的影院,访客可以在此观赏该馆收藏的电影[2]。
截至2014年3月,电影资料馆藏有2714部影片[4],其中大部分都是印尼电影,其馀馆藏尚包括几套外国纪录片[3]。该馆藏有84卷黑白电影负片和548卷彩色电影负片[5]。电影资料馆还藏有超过15,000份参考文献,当中很多文献都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3][6][7];这些文献包括剪报、剧本、书籍和政府法规[5]。该馆还收藏了电影海报和与电影有关的器材[1]。
历史
[编辑]印尼电影资料馆在1975年10月20日成立,创办人是前电影导演、纪录片制片人米斯巴赫·尤萨·比兰和编剧阿斯鲁尔·沙尼[5][8]。在此之前,比兰就意识到当地不少电影散佚不存,以及电影保存工作不充分的问题,因此于1971年在雅加达艺术学院成立文献中心,收藏电影文献[3][9]。本馆的原型是比兰在荷兰参观过的电影档案馆[3],印尼文名称则来源于法国电影园[2]。
印尼电影资料馆是东南亚第一座电影档案馆,也是印尼唯一一座电影档案馆[6],建馆计划获得雅加达省长阿里·沙迪京的支持,沙迪京还说服新闻部拨款支持电影资料馆的运作。本馆的馆藏包括公众捐赠的影片,也包括制片人和流动影院东主卖给资料馆的电影[1]。电影资料馆在1977年加入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7],至1995年(一说2001年[4])成为乌斯玛尔·伊斯迈耳基金会的附属组织[3]。
苏哈托下台后,外国不再向电影资料馆提供资金[3],印尼中央政府也在2001年颁布法令,禁止所有非牟利组织(包括资料馆)接受政府资助[6]。结果,电影资料馆每月只能从基金会和国家电影委员会接收1700万盾(当时相当于2000美元)的资助,资金严重不足[6],甚至交不起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的会费[1]。基金会曾计划把馆址出租,供公众举行活动、放映会或表演,尝试为资料馆集资,解决财政问题,但是没有成功[4]。这个问题大大减缓了资料馆的工作进度,所以比兰说,这个机构“已经陷入昏迷”[3]。
截至2014年[update],电影资料馆需要耗资200万盾(17,200美元)来维护电影,但实际上的维护开支只有100万盾[4],此外还需要向17名雇员发放每月100万盾(约120美元)的薪金,因此该馆未能完成某些必要的维护工作[3],也没有解决没有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地库的储存库设有适当的温、湿度控制[5],但是灯光昏暗,采光不良,某些地方甚至被霉菌覆盖[6]。虽然印尼政府已经预留资金,为电影资料馆建设新大厦,不过资料馆的员工认为,如果资料馆的维护工作没有资金支持,这项工程就没有意义可言[7]。
资料馆收藏的一些底片早已损坏,需要使用外国组织的资金,在外国完成修复工作,以导演乌斯玛尔·伊斯迈耳在1954年拍摄的《戒严夜》为例,修复人员需要还原褪色的影像,同时去除背景噪音[6][10]。资料馆还把伊斯迈耳另一部作品《闪亮三姊妹》(1958年)送到荷兰进行修复工程[11]。2012年6月,《戒严夜》的修复版在影院上映,资料馆也趁机启动“电影资料馆之友”(Sahabat Sinematek)计划,推广印尼电影的保存、修复工作[10]。
脚注
[编辑]- ^ 1.0 1.1 1.2 1.3 1.4 Saraswati 2001, Jakarta film archive.
- ^ 2.0 2.1 2.2 Sinematek, Profil Sinematek.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Setiawati 2012, Sinematek: A struggling home.
- ^ 4.0 4.1 4.2 4.3 Elyda 2014, City to take over.
- ^ 5.0 5.1 5.2 5.3 Pasaribu 2012, Restoring film history.
- ^ 6.0 6.1 6.2 6.3 6.4 6.5 Jakarta Post 2012, Jakarta's film archive.
- ^ 7.0 7.1 7.2 Lutfia 2012, Film Center.
- ^ Krismantari 2012, In memoriam : Cinema legend.
- ^ Sembiring 2009, Saving Indonesian Cinema Treasures.
- ^ 10.0 10.1 Siregar 2012, Restoring an Indonesian.
- ^ Goan 2012, The Thinker.
参考文献
[编辑]- Elyda, Corry. City to take over decaying national film archives. The Jakarta Post. 2014-03-01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1).
- Goan, Oei Eng. The Thinker: Saving Our Movies. The Jakarta Globe. 2012-05-15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Jakarta's film archive in dire condition.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12-05-21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 Krismantari, Ika. In memoriam : Cinema legend leaves behind legacy. The Jakarta Post. 2012-04-13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Lutfia, Ismira. Film Center to Receive Funding. The Jakarta Globe. 2008-12-11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Pasaribu, Adrian Jonathan. Restoring film history, one movie at a time.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12-02-19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 Profil Sinematek [Profile of Sinematek]. Sinematek Indonesia.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印度尼西亚语).
- Saraswati, Muninggar Sri. Jakarta film archive struggles to survive. The Jakarta Post. 2001-08-15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Sembiring, Dalih. Saving Indonesian Cinema Treasures. The Jakarta Globe. 2009-08-26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Setiawati, Indah. Sinematek: A struggling home historical films. The Jakarta Post. 2012-03-25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 Siregar, Lisa. Restoring an Indonesian Cinema Classic. The Jakarta Globe. 2012-06-23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