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似鹅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似鹅龙属
化石时期:上白垩纪,70 Ma
似鹅龙的骨架模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演化支 似鸟龙类 Ornithomimosauria
科: 似鸟龙科 Ornithomimidae
属: 似鹅龙属 Anserimimus
Barsbold, 1988
模式种
扁爪似鹅龙
Anserimimus planinychus

Barsbold, 1988

似鹅龙属学名Anserimimus),又名似雁龙,是似鸟龙科下的一个,生活于上白垩纪蒙古。它是瘦长及快速奔走的恐龙,身长约3公尺,可能是杂食性的动物。就已知的化石得知,它与其他似鸟龙科极类似,唯它的前肢十分强壮。

发现与命名

[编辑]

在1970年代晚期,一个苏联蒙古的联合挖掘团队,在戈壁沙漠巴彦洪戈尔省发现一个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在1988年,蒙古古生物学家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将这些化石命名为似鹅龙Anserimimus)。属名由古希腊文的“anser”(意即“”)及“mimos”(意即“模仿”)结合而成[1]。但是,似鹅龙并非外形类似一只鹅,而是似鸟龙下目常以不同种类的鸟类来命名,如似鸵龙似鸡龙似鹈鹕龙。似鹅龙的唯一模式种扁爪似鹅龙A. planinychus),种名是由拉丁文的“planus”(意即“扁”)及古希腊文“onychos”(意即“爪”),是指它的平坦指爪[2]


似鹅龙及似鸡龙的化石都是发现于蒙古耐梅盖特组(Nemegt Formation)的不同挖掘地点。这个地层过去是个曲折河流的冲积平原,时代追溯至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距今约7000万年前。

似鹅龙只有一个标本,正模标本(编号IGM 100/300)包含了大部份的前肢及后肢、部份肩膀及骨盆背椎瑞钦·巴思钵并没有针对这些骨头作出详细的描述,只是著重于似鹅龙与其他似鸟龙科的特征差异。在2005年,Robert Bronowicz的一个未公布研究里,详细研究了正模标本,并将一个部分身体骨骼(编号ZPAL MgD-I/65)编入于似鹅龙[3]。在2010年,Robert Bronowicz重新研究第二个标本,虽然其外形与似鹅龙非常类似,但可能是个独立物种[4]

体征

[编辑]

似鹅龙是种中型似鸟龙类股骨长度为43.5公分。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其身长约3公尺,体重估棘约为50公斤[5]

似鹅龙具有许多独特特征,许多特征也可见于编号ZPAL MgD-I/65标本。似鹅龙的指爪长,相当笔直、只有稍微弯曲,指爪基部接近扁平,指爪下侧平坦。似鹅龙的前肢比其他似鸟龙科强壮,在肩胛骨肱骨上有大型冠状物,可让较大的肌肉二头肌附著在上面。似鹅龙的掌骨愈合,可增强其力量。脚掌属于明显的夹跖龙类型态脚掌,第三跖骨被两侧跖骨夹住,前方无法观测到第三跖骨的上段40%部分。

分类

[编辑]

似鹅龙是属于似鸟龙下目的原始似鸟龙科恐龙。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它们的最近亲是似鸡龙,也发现于相同地层的不同挖掘地点[6][7]。其他研究则不能确定它们与其他似鸟龙科的关系[8]

古生态学

[编辑]

似鹅龙生活在相同地区及时代的其他恐龙包含:兽脚亚目特暴龙恐手龙,与及体型较小的驰龙科偷蛋龙下目伤齿龙科、以及鸟类,其他的草食性恐龙则包括鸭嘴龙科巴思钵氏龙栉龙甲龙科多智龙、以及数种蜥脚形亚目泰坦巨龙类恐龙与厚头龙类

似鹅龙的强壮前臂与直指爪的功能仍然未知。它可能显示似鹅龙的食性或觅食方法与其他似鸟龙科不同,不过由于没有似鹅龙的头颅骨,它的食性将很难确定。科学家指出似鸟龙科是从肉食性的兽脚亚目演化而来,故它应该是杂食性的或更是草食性[9]。另一只蒙古似鸟龙科的似鸡龙,在上颌下颌有著像梳子的沟痕,其功能可能是用来从中过滤食物,就像雁形目红鹤。由于大部份似鸟龙科都出没于近水的环境,这种觅食的模式可能在科内,连同似鹅龙亦是一样[1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arsbold, R. 1988. A new Late Cretaceous ornithomimid from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 Paleontological Journal 22: 124-127.
  2. ^ Rinchen Barsbold, 1988, "A new Late Cretaceous ornithomimid from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 Paleontological Journal 22: 124-127
  3. ^ Bronowicz, R., 2005, Upper Cretaceous dinosaur Anserimimus planinychus (Theropoda: Ornithomimidae) from Mongolia. MS Thesis, University of Warsaw
  4. ^ Robert Bronowicz, 2010, "New material of a derived ornithomim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Nemegt Formation of Mongoli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in press
  5.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13
  6. ^ Kobayashi, Y. & Lu J. 2003. A new ornithomimid dinosaur with gregarious habit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China. Acta Paleontologica Polonica 48(2): 235–259.
  7. ^ Kobayashi, Y. & Barsbold, R. 2005. Reexamination of a primitive ornithomimosaur, Garudimimus brevipes Barsbold, 1981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2: 1501-1521.
  8. ^ Ji Q., Norell, M.A., Makovicky, P.J., Gao K., Ji S, & Yuan C. An early ostrich dinosaur and implications for ornithomimosaur phylogeny.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3420: 1-19.
  9. ^ Osborn, H.F. 1917. Skeletal adaptations of Ornitholestes, Struthiomimus, and Tyrannosauru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35: 733–771.
  10. ^ Norell, M.A., Makovicky, P.J., & Currie, P.J. 2001. The beaks of ostrich dinosaurs. Nature 412: 873-87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