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势 (台中市大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势
汉字 東勢角
白话字 Tang-sì-kak
台语罗马字Tang-sì-kak
闽南拼音Dāngsìgāk
东势
客家语汉字 東勢角
客语白话字 Tûng-sṳ-kok
台湾客拼大埔腔:dung+ shiˋ gog^

东势,原称为东势角,是台湾台中市东势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也是全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位于该区中部及东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下新里不含西北部凸出部分、东新里、中嵙里、隆兴里、上城里东北部、诒福里最东端、福隆里、新盛里东北部及东部、泰昌里、广兴里、上新里、粤宁里、北兴里、中宁里、东安里、南平里、延平里,以及和平区中坑里西部边界地带中段、苗栗县卓兰镇内湾里东南端边界地带。

历史

[编辑]
鸟居龙藏所摄台中县捒东上堡东势角泰雅族女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

台湾清治末期,东势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东势角庄”,隶属于捒东上堡。该庄北隔大安溪罩兰庄为界,东与蕃地为邻,南边为大茅埔庄,西南边新伯公庄,西边北段隔大甲溪土牛庄为界,西北边为校栗埔庄石围墙庄[1]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台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东势角区”,仍隶属于台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厅合并为十二厅,东势角区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该庄改制并简化为“东势”大字,隶属于台中州东势郡东势庄,大字下有“东势”、“上新”、“下新”、“中嵙”、“石角”小字名[2]。1933年,东势庄升格为东势街。

战后东势街改制为东势镇,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东势镇隶属不变。2010年12月,随着台中县、市合并为直辖台中市,东势镇改制为东势区。

聚落

[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下辛、东势角、上辛、中嵙、石角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支寮背、大桑树下等聚落[3]

交通

[编辑]

省道台3线(东兰路、新丰街、丰势路)俗称“内山公路”,是台北至屏东的干道,大致以北北西—南南东走向转东北—西南走向再转东北东—西南西走向蜿蜒经过东势地区西北部。由该道路向北北西转东北可前往卓兰、大湖、汶水、狮潭等地,向西南西前往转西北可前往石冈,再转西南可前往丰原、潭子等地。[3]

省道台8线(中正路)即“中横公路”,是台中东势至花莲新城的干道(未完全通车),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东势市区的省道台3线路口。由此向南偏东转南出境后,可前往新伯公、大茅埔、白冷、谷关等地。[3][4]

区道中47线(东崎路五~三段)是东势至雪山坑的道路,其西南侧端点位于东势市区的旧省道台8线(丰势路)路口。由此向东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三叉坑、乌石坑、达观、雪山坑并止于台中、苗栗边界。[1][3][4]

区道中47-1线(势林街)是东势至下穿龙的道路(未完全通车),其西侧端点位于东势市区的旧省道台8线(丰势路)路口。由此向东北蜿蜒而行,至东势林场大门须购票进入,但行至中途亦因道路中断而无法通行。[1][3][4]

中专1线(东坑路)又称“大雪山林道”、“大雪山200林道”,是东势至和平区小雪山庄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东势市区的旧省道台8线(丰势路)路口。由此向东南转东再转南再转东北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大雪山国家森林游乐区[1][3][4]

学校

[编辑]

庙宇

[编辑]

景点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3. ^ 3.0 3.1 3.2 3.3 3.4 3.5 《台中县东势镇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5年12月
  4. ^ 4.0 4.1 4.2 4.3 《台中县和平乡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