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8年5月23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发生于2017年4月20日,医学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下与德国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合作期间发表的107篇论文,原因是这些论文在同行評審中伪造了专家审查意见。这107篇论文发表于2012至2016年间,全部与中国大陸研究机构有关,涉及524名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的4家机构。此次撤稿创下了世界正规学术期刊一次性撤稿数量的纪录,亦使得《肿瘤生物学》成为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撤稿数量最多的一部。施普林格的调查显示,相关论文在投稿时向期刊推荐了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同行评审,随后投稿者使用虚假邮箱冒用专家名义伪造评审意见交给期刊。涉事的作者多使用了第三方论文代投机构,这些机构对伪造评审意见负有重要责任。事件在中国大陸造成巨大反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开调查并与施普林格会谈,认为相关作者机构存在错误,期刊方审核不严,都应对事件负责,一度引起争议。中国大陸媒体和公众批评医院对医生的不合理考评制度是促成学术造假的原因之一,亦指责科研界对造假惩处力度不够,使得类似丑闻一再发生。《科学》在调查中则发现该期刊评审制度存在缺陷,且自身有造假行为,同样应当对事件负责。事件调查期间,《肿瘤生物学》与施普林格双方终止合作,期刊改由赛吉出版。赛吉接手后重组期刊编辑委员会,并改善了其同行评审的审核制度。科睿唯安随后宣布该期刊不再满足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标准,并从科学引文索引(SCI)中将其正式除名。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机构则在调查后联合对有过错的涉事研究人员和机构作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