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粤语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優良條目落選粤语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5年12月26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2年8月7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基础条目 粤语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
条目「粤语」已被列為文化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语言专题 (获评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语言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语言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广东专题 (获评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广东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广东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香港专题 (获评未评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澳門专题 (获评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澳門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澳門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马来西亚专题 (获评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马来西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马来西亚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跨语言维基专题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粤语粤语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关于所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為語言”一句的参考来源

[编辑]

参考来源[1]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多少置信度可言。关于参开来源[2]应该指出的是,其中既无相关所谓“承认为语言”的叙述,也没有参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身的观点:在该参考来源之脚注一中已经明确指出所有这些“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的资料是来自于“As reported by UNESCO Member States in descending order of use”。所以实际上这里的参考来源并不能够与行文相呼应,论据难以证实。霎起林野间留言2013年9月6日 (五) 06:22 (UTC)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ilverylines.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22.html(在大陆可能打不开此网页,需要翻墙)。而且参开来源[3]中粤语是与普通话、吴语、客家话等并列的,直言“粤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为语言”,有夸大地位而显得粤语与吴语、客家话等其他汉语地区语言(方言)不是一个级别的意味。而参考来源[4]来自一个海外的华文小报,其可信度值得怀疑。来源中“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是明显错误,联合国法定的6种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即使在华人中,吴语的使用人数也多於粤语,遑论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回复]

感谢上面这位朋友的回复。这个讨论已经挂于此处多日了。如若各位没有特别意见,数日后我将删去词条原文中相关语句。霎起林野间留言2013年10月2日 (三) 06:48 (UTC)[回复]

該條目的格式需要大幅改進

[编辑]
  1. 註釋不應該和參考資料混雜一起。
  2. 參考資料不應該引用論壇或不可靠內容。
  3. 當前列明來源的格式直接將網址貼上,完全無視格式,請見維基百科:列明來源

--N6EpBa7Q留言2013年7月10日 (三) 01:42 (UTC)[回复]

「先秦時期」「秦漢時期」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皆荒謬

[编辑]

唐朝以前粵語尚未成形,粵語是在唐末時期才派生而出的,先行者則為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先秦兩漢的漢語,即上古漢語,雖無聲調卻有濁音複輔音(輔音群)。而唐初漢語則為早期的中古漢語,當時的濁音(voiced)未變氣嗓音(breathy voice)且亦無輕脣音。粵語唐初未成,唐末未見,何以見得先秦兩漢(上古漢語)已有粵語此一漢語分支?

此外,粵史文章缺乏來源,有則為不可靠來源。譬如,《粵語形成於古廣信——兼談粵語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問題》並無內部引用且毫不能信之,以下逐一解之:
『以古代的入聲爲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受游牧民族語言影響,塞音韵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一帶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麽一回事。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却不完整。粵語由於拒絕了「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韵尾整齊對應。同時,粵語有9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其調值與《切韵》音系基本一致。』
『受游牧民族語言影響』

  • 具體指的是甚麼語言?蒙古語、滿語、韓語皆有塞音音節尾。

『其調值與《切韵》音系基本一致』

  • 中古漢語的調值(tone contour)無可得知,該文章是如何得知的?是以甚麼研究方法得出的?

『有9個聲調』

  • 《切韵》以四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為基礎。今粵語之聲調為後世分化所致,上古漢語並無聲調;中古漢語則僅有四聲,而各聲調的陰陽之分為同位異音(allophones)。

『在粵語的形成地封開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爲明顯。《切韵》音系中有一套全濁塞音聲母,這套全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却在封開的粵語中保存完整。』

  • 全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了嗎?非也,閩語、吳語、老湘語皆有全濁音。而且,母語說這幾漢語的人並不少,兼之又有內部語支。
  • 【吳語】~80,000,000【粵語】~63,000,000【閩語】~47,000,000

『封開粵語全濁塞音比《切韵》音系發達,說明它保存著比《切韵》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 兩漢時期的雅言音系。』

  • 封開粵語和兩漢時期的上古漢語的音系有著天淵之別。理由同上,詳情可見上古漢語中古漢語

其實,每一種漢語的歷史皆無先後長短,各漢語分支均為一脈相承,從中古漢語、上古漢語派生和演變而來。此外,論音系之「存古」:粵語的輔音(子音)比不上吳語、閩語、官話,雙元音亦然,惟有入聲(實為音節尾 /p/ /t/ /k/)相較完全。
總之,請列出可靠的來源,如語言學書籍、學術論文或有內部引用的網站。望可於兩個月內正之。 --N6EpBa7Q留言2013年7月4日 (四) 09:48 (UTC)[回复]

非漢語詞比例的編輯戰

[编辑]

本條目粵語中的非漢語成分詞彙約有20%這個數據引自已公開發表的學術刊物,有符合維基百科要求的可查證可靠來源,見李敬忠〈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學術論壇(雙月刊)》,1991年5期,第65-72頁)。該文章可從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數字化期刊子系統兩個全文期刊數據庫檢索並可下載到pdf格式電子版。維基百科要求被質疑的內容要有可查證的可靠來源,《學術論壇(雙月刊)》是一本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由廣西社會科學院主辦。李敬忠老教授是中國語言學界頗有學術成就的語言學家。有一個匿名編輯者似乎覺得粵語有非漢語或百越成分是「恥辱」,屢屢將20%改成無可靠來源的「不多於5%」。該匿名編輯者屢屢故意擅自隨意將有可靠來源的數據修改成無可靠來源的數據,且違反回退不過三原則,屬於典型的破壞行為。如果該匿名破壞者繼續以編輯戰方式破壞,本條目將申請內容保護。各位可在此討論頁發表自己的意見。本條目需大量清理和補充可靠來源。--Newzebras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17:56 (UTC)[回复]

唔好講大話啦我明明睇過李敬忠〈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佢話不多於5%過喎!!!!!咁你20%又點嚟???你先係破壞者!!!!!!!!!!!!—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9.73.11.208對話貢獻)於2010年12月23日 (四) 15:41 (UTC)加入。[回复]
這位不斷變換IP的匿名編輯者,在討論頁發表意見請記得簽名(我幫你補了)。簽名很簡單,打一個短橫(-)接四個~就可以了。睜眼說瞎話是很愚蠢的,我們需要有據可查的實證,大家都能夠查得到的實證。很明顯你根本沒有查閱過文獻。《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這篇文章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可以直接檢索到。付費用戶可以下載到PDF格式和CAJ格式文檔。有的大學和研究所已經為大學內或研究所內IP購買了CNKI集體賬戶,只要是這些IP就可直接免費檢索和下載文獻。你也可以選擇到較大的圖書館比如廣東省圖書館、一些大學的圖書館去翻查《學術論壇(雙月刊)》期刊1991年第5期(總第86期)原本,我告訴你20%就在該期第65頁第3小段第1行。該段原文是這樣的:「我们将粤语同壮语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发现在现代粤语里,有20%左右的古百越语(当今壮侗语族仍普遍使用)的词汇。这些被认为是属于“外来语”的词汇,究竟是怎样来的呢?是“借词”还是“底层”?」同時你也可以翻查另一本香港刊物《語文建設通訊》第27期第28~48頁(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出版社1990年3月版)進一步核實數據出處。這裡已經相當明白地告訴了你到哪裡查哪本書、哪年出版、第幾期、第幾頁,甚至第幾段第幾行,夠清晰明瞭了吧?不去查證出處,睜眼說瞎話,打再多個感歎號都是沒有用的。大衆的眼睛是雪亮的。-Newzebras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5:41 (UTC)[回复]
我记得粤语的非汉语词汇数量的确是20%。另外听一位广东朋友说有5%的词汇是日常用语,不可替代的,也许你所说的“5%”来自于此吧。另外20%非汉语词汇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吗= =英语有50%的非日耳曼语词汇,还不一样是日耳曼语。202.171.163.7留言2012年10月31日 (三) 16:01 (UTC)[回复]
其實英語中日耳曼語族的詞彙比例才25%lol(最多的借詞法語28%,拉丁語28%) Rethliopuks-大陸用戶請勿點此留言2014年7月12日 (六) 10:58 (UTC)[回复]

Cantonese=粵語,Standard Cantonese=廣府話(廣州話)

[编辑]

英文 Cantonese 一詞指的就是粵語。Canton 本是 “廣東”的粵語音譯,而並非“廣州”的音譯。所以Cantonese不是廣府話而是粵語的統稱。廣府話(當年的廣州政府的標準粵語)對應的英文翻譯應該是 Offical Cantonese in Canton Province,也就是流行于港澳及粵海地區的標準粵語。如果Cantonese是Chinese的一種方言,那麽Toishanese就是Cantonese的一種方言(或次方言),Cantonese包括了Toishanese,Toishanese不能跟Cantonese相提並論。Hon 06:33 2005年8月5日 (UTC)

我覺得Canton的來源和現在如何定義沒有多大的聯係。當年音譯的那位仁兄也許並不清楚廣東省裏面的多種方言——潮汕客家等等。
中文裏“廣東話”會引起歧義,這樣的提法並不準確。“粵語”就基本沒有問題了。但我感覺“粵語”很多時候直接指代“Standard Cantonese”和“白話”所指還是有些許差異的。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1:08 2005年8月15日 (UTC)

前面的论述写错了,所谓粤语、广东话、广州话、广府话统称为白话。而且流行于广西的东南部,不是西部!!!

錯。粵語(Cantonese)包括各種白話和南部平話,它是一個統稱。Hon 05:01 2006年12月10日 (UTC)

香港方言=港澳方言?

[编辑]

因為澳門和香港所講的廣東話幾乎一模一樣,只有少數字在澳門有獨特的發音。如「嗰邊、嗰度」的「嗰」可以發成1聲或5聲,但香港人只會發成5聲。又「Gum6電梯」可以唸成「Ngum6電梯」,但香港只能唸其中一個(我忘了是哪個)。但是,其本上是一模一樣,兩地人民溝通亳無阻礙。所以我希望把香港方言補充一下為澳門方言,因為兩者太似了。不然大家都不知道澳門是屬於哪個方言發音。 --HeiChon~XiJun 17:11:38 2005年7月24日 (UTC)

不一定,香港也有go1/5、gem6/ngen6兩種讀音!-- 05:42 2006年3月25日 (UTC)

統統都是所謂"Standard Cantonese",廣府話,香港澳門廣州之間的差異基本上都是你說的這種類型的小差異。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1:24 2005年8月15日 (UTC)
Canton是發音"廣東"沒錯?可是也是"廣東省城"--"廣州"的舊英文名,而且,在西方世界,Cantonese就是廣府話,也就是俗稱的廣東話.
西方人說的Cantonese是一個統稱,不僅僅指廣府話。--Hon 05:19 2006年12月10日 (UTC)

There is actually a discussion at talk:Standard Cantonese.  :-) — Instantnood 14:07 2005年8月30日 (UTC)

香港人讀「個度」(個才是正字)應該是類似「goh2 dou6」吧?如果讀「Ngum6電梯」是讀錯了, 不過我未聽過這種讀音。

--Gary Tse 00:51 2006年2月20日 (UTC)

極個別用字不同發音,不能構成兩種語言或方言。基本上香港講的是粵語廣州音(廣府話)(這與香港1950年代歷史有關),而香港本地圍村講的是圍頭話或東莞話,有少許的差別。另外香港亦有人說中山石岐話。--Hello World! 2008年7月14日 (一) 11:03 (UTC)[回复]

粤方言

[编辑]
移動自Talk:粤方言

其实粤语广州话外,还有什么其它的方言? --Lorenzarius 05:50 2003年9月24日 (UTC)

请看这里的介绍。-Shizhao 05:53 2003年9月24日 (UTC)

懒音

[编辑]

“懒音”是什么?:O --Yacht (talk) 12:57 2004年9月25日 (UTC)

懶音是指時下年青人求其讀得近似,而不去深究自己發音是否正確的行為。由於近數十年大量福建人移民到香港,時下年青人很多已經分不開“l-”和“n-”這兩個音。--石添小草 13:37 2004年9月25日 (UTC)

原來係甘!我當初學普通話嘅時候,先生話廣東人分唔清n-同l-時我就覺得奇怪,其實廣東話入面嘅n-同l-係唔同加Yacht (talk) ;) --Yacht (talk) 14:04 2004年9月25日 (UTC)

懒音最典型就是将字的“ng”发音省去,就是类似将“我”发音发成“or”而不是“ngor”;“牙”发成“ar”而不是“ngar”。这些字都是有“ng”音的。 --

移動完畢

的士

[编辑]

“的士”might be from the foreigners, but I highly doubt “打的” is; HK people use “搭的士”, afaik... --little Alex 18:26 2005年1月2日 (UTC)

的士」是「Taxi」的音譯。「打的」好像是由內地來的。在香港有人甚至把「搭的士」簡化成「搭的」。
“打的”看來是普通話區的人吸收粵語“搭的”時的變音誤作。“搭”在粵語讀/daat/,有-t 輔音尾,是入聲字。在普通話裏沒有 -p/-t/-k 韻尾,沒有入聲,“搭”讀成/da/,跟“打”同音不同調,可能因此被不懂粵語的普通話人士誤作“打”。於是將錯就錯弄出了“打的”這樣一個詞。
同樣的情況還有,擧些例子:粵語詞“搞掂”被北方人當作“搞定”吸收進普通話;粵語詞“埋單”被北方人當作“買單”吸收進普通話... --Hon 04:06 2005年5月8日 (UTC)
「埋單」、「買單」雖同音,其實「埋」不等同「買」。「埋」有聚合、結算之意。
做生意年終結算,叫「埋年」。
還有「埋堆」......-- 05:39 2006年3月25日 (UTC)
“搭”在粵語讀/daap/,而非/daat/。--Kobattt 08:52 2005年7月3日 (UTC)
香港沒有「打的」的說法,但有一類似的說法作「截的」Chungpui 07:31 2005年7月9日 (UTC)
我相信打的只不過是“搭的”的誤傳嘖。但是這種説法未必發生在普通話人士中。因爲10多年前廣州都開始有甘講法,可能只係粵語區内某些地方“懶音”的結果而已。--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05:34 2005年7月11日 (UTC)
在香港:截的≈打的;搭的=乘的士(不知中國大陸怎叫);還有「飛的」......-- 05:53 2006年3月25日 (UTC)

潮汕話、客家話、粵語

[编辑]
1,潮汕話、客家話並非粵語區語言
2,"廣東話"是香港人創造的謬誤稱呼,不應該用於代替“粵語”或“廣州話”,會引起上述歧義。
3,“欽廉粵語(欽廉話)與邕潯粵語基本相同,內部差異小。”,然後邕潯粵語就“與梧州粵語比較接近”,然後梧州粵語則“與廣州話很接近”。——這樣說來說去不就是全部都和廣州話很接近了?waffle! @_@--Eternal 21:51 2005年5月7日 (UTC)
1.文中沒有提到客家話、潮汕話屬粵語。客家話乃是一獨立語言,不是粵語;潮汕話屬閩南語分支。二
2.“廣東話”乃是對粵語約定俗成的習慣稱呼,不論在香港還是在國外。“廣東話”、“粵語”、“廣州話”、“白話”、“廣府話”這些稱謂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非常明確的界定,一般不會引起歧義。
3.這一段不知是哪位朋友加的?資料來源於何處?--Hon 03:48 2005年5月8日 (UTC)
1,廣東省内客家話和潮汕話都不屬於粵語語系。所以"廣東話"這個稱呼概念有它造成歧義的土壤。
2,“廣東話”的稱呼是模糊的,廣東省更多是一個行政的概念,二十年前海南島都還是廣東省的一部分——我無數次遇到不明就裏的中國北方人或者西方人士認爲廣東省都說“白話”;而且並不知道廣西人也說“白話”。不要以爲在香港人人開口閉口“廣東話”就不會引起歧義,Wiki面對的應該是任何對這個課題一無所知的讀者。再者,你列出來的幾個稱呼顯然是有區別的:而在這個區域當中操“廣府話”/“廣州話”只有香港澳門廣州和珠三角一帶。“白話”或“粵語”泛指粵語系各地的方言,包括珠三角、廣東省中部和廣西各地;其中“粵語”有時候默認就是香港澳門廣州的所謂“標準廣府話”。學術研究當中是不會提到“廣東話”這樣的稱呼的——粵語或者廣州話、廣府話會恰當的多。--Eternal 20:44 2005年5月8日 (UTC)

“老世”與“老細”

[编辑]

來自59.36.83.50 的朋友02:06 2005年5月7日 對 粵語條目的修改有部分是改錯了的,比如:原“老世”是正確的,“老細”是沒有根據沒有意義純表音的誤寫。“老世”一詞來源於二戰香港淪陷時期日式粵語的“世帶主”一詞。具體典故如下:

香港沦陷于日军之手后,很多用语都用了日文,其中一名词“世带主”便是老世的起源(不是老细,没有意思的)。世带主是指户主,日军查户籍,翻译来到门前大叫:“世带主出来”,即户主出来。广府人喜欢在称呼上加个“老”字,例如:老表、老兄…又将“世带主”减字简称,加个老字,便成老世。战后,老世保留下来,作为老板的俗称。

“老細”和“老世”同音,不明由來的人將“老世”寫作“老細”用來表音記錄,是錯誤的。 望大家在修改的時候要慎重。--Hon 03:48 2005年5月8日 (UTC)

基本正確,但有一處錯誤: “世带主”誤,“世貸主”是也。 “世貸主”乃世代“貸”出房屋之主,即“房東”。

好像不是吧。「世帶主」是日語「家庭」的意思,而「世帶主」即戶主。一些政府文件,例如以下東京杉並區市政府的這一份(p.53),就說得很明白:

世带( 家庭)
在日本生活、办理各种手续时,经常听到“世带( 家庭)”这个词,这是指由共同居住和共同生活的人所组成的家庭。维持家庭主要生计的中心成员,称为“世带主( 户主)”。比如你是独身一人,则为一人世带,你自己就是“世带主( 户主)”。

閣下所說的「世貸主」一語,反而不見於網上,未知出處為何?The suffocated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03:35 (UTC)[回复]
赞同,日文作世帯主,可参见世帯-- Bunny仔  对话页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02:38 (UTC)[回复]

整天說普通話不等同於漢語,那麽廣府話等同於粵語嗎?

[编辑]

既然普通話不能代表漢語,廣府話又能代表粵語嗎?東莞話、四邑話難道就不是粵語?

像文章裏諸多説法,如“粵語包含-p、-t、-k、-n、-m、-ng六種韻尾”,“粵語完整保留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明顯就是無視其它粵語方言的存在,這和說“漢語包含-n、-ng兩種韻尾”,“漢語有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有什麽區別?

總之,我覺得應該參照英文版的做法,把粵語廣府話分成兩個條目,現在粵語條目裏只適用於廣府話的内容,統統移動過去。 -- ran留言) 22:23 2005年5月21日 (UTC)

我赞成。我见到“广东话”这样模糊的称谓就觉得很便扭。粤语和广府话分开会更好。--Eternal 21:03 2005年5月25日 (UTC)
贊成。十多年後還是沒有人修正,我覺得關於廣州話(粵海片)的內容,應該從粵語條目分出來才是。 Chaaak留言2019年12月16日 (一) 10:18 (UTC)[回复]

粵語地位爭議

[编辑]

粤语地位争议一节,只提供了一个来源链接,对于内文表述的三种观点都没有给出来源。行文明显偏向对第三种意见的批驳,故现已加上中立性争议模板。关于汉语、普通话、粤语、方言喝语言的地位争议,我觉得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外来语是汉语的重要来源。粤语中有20%是古百越语言的遗存并不足以推翻粤语是汉语方言的判断,因为汉语各方言中,包括普通话甚至文言文中都有大量历史上非汉语的成分。例如,大量佛教用语(巴利语、梵语等,如:阎罗、魔法、刹那)、蒙古语(车站、把式)、满语(儿化、疙瘩、折腾、消停、耷拉)。这些非汉语的成分,经过数百年的使用,已经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2. 关于粤语的发音,是否"与北方汉语完全不同"。这个问题涉及两个说法的界定,一是北方汉语,二是完全不同。从这一点上看,这个说法是极其不严谨的。语言之间的语音区别,是否有令人信服的定量标准,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以此来论证粤语究竟是方言还是独立于汉语的语言是荒谬的。
  3. 关于"纯粹的语言学角度"。究竟什么样的语言学角度叫做"纯粹的语言学角度"?语言是文化现象,仅仅研究作为符号系统而孤立于人类社会现实的语言,是符号学和信号学而不是语言学。如果从信号学的角度,根本就不存在语言和方言的问题。语言和方言的界限,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心理无法割裂的问题。
  4. 关于"西方语言学标准"。现代语言学的确来自西方。甚至中国传统的音韵学也是受到翻译佛经的启发,也是从西方来的。然而,西方的语言学脱胎于对西方语言的观察和总结,是否一定适合汉语的现实?是否一定适合汉语存在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西方语言学从前没有"虚词"这个概念,从传统的汉语语言学中借鉴了"虚词"的概念。这说明,西方语言学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用西方语言学的标准(我很怀疑西方语言学界究竟对方言和语言的区别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判断粤语的地位,实在是方枘圆凿。
  5. 关于说粤语的人"自小就接受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教育而不是自身母语的书面语教育"。这需要严格定义"母语"和"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否则这个观点难免陷于循环定义。普通话是汉民族通用语,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至今没有所谓的"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因为普通话不是书面语。现今所有的,不过是"白话文"。连普通话的定义都称其语法规范取自"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而这也是普通话的定义屡遭诟病的原因,因为对于什么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并未加以定义。回到粤语的地位争议,目前的争议在于,粤语是不是汉语方言。没有人主张粤语是普通话方言(这是荒谬的)。说粤语的人从小接受的现代汉语书面语教育,是不是"母语教育",取决于粤语是不是现代汉语。所以"接受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教育而不是自身母语的书面语教育"这个观点的提出,不仅是不严谨的,更是带有明显的预设,因而是缺乏中立性的循环论证。

-NgKKhStudio (留言) 2012年2月9日 (四) 07:54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上说: 注释 注1: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可定义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可定义为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粤语跟普通话是完全无法通话的,应分别归类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过,一般认为,这并非语言分类的唯一标准,如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虽然可以通话,却列为三个不同的语言。语言归类问题上难免出现政治、文化上的考量,因此中国语言学家大多将粤语归类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严格以通话为标准,中国就要多出许多种语言。总的来说,随著粤语的标准化,其真正独立成一门语言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我觉得把广东粤语定为一种独立语言是很有问题的,试想一下,广州话和台山话之间也不能交流,那是不是也把台山话独立为一种语言呢??不是说不能用本地语交流就必须把那种方言列为独立语言,这很不妥!!

西方语言就是这样界定的,而现代语言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有什么不妥?--Edward Wong 09:23 2005年10月7日 (UTC)
粵語台山話跟廣州話之間是可以通話的,儘管口音差別較大。--Hon 05:19 2006年12月10日 (UTC)

闽南话(厦门、台湾支)与闽东话(福州话)也很难交流,与海南、雷州话更难交流,与潮汕话也比较难交流,那么,是不是要产生很多语言了?

客家话里面分有畲哈话、南雄话、咸河话等等,很难交流。即使内部差别比较小的梅县话、兴宁话、五华话、大埔话、丰顺畲哈、海陆丰客家(即所谓长乐系客家,台湾称海陆话)等,这些内部差别比较小的客家话,其实也有很多时候对方讲他自己当地口音时听不懂,那岂不是要有更多语言了?

闽语内部已经分开了,现在Ethnologue已经把闽东、闽南列为不同的语言。
无论如何,汉语内部的差别的确相当于欧洲一个语族内的差别,北方话和粤语的确完全不能通话,你不能因为现行分类方法中的不足就否认一整套分类标准。-- ran留言) 17:31 2005年5月31日 (UTC)
沒有惡意啊,就是想問問為什麼會抵觸“産生更多語言”呢?它不會影響衣食住用行,不會影響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會影響婚喪嫁娶。如果有個從學術角度岀發的理由最好。因為怕會産生更多語言而認為“不妥”……這個理由希望您能再具體擴充一下好嗎?--wooddoo (talk) 17:59 2005年5月31日 (UTC)
1,“广东粤语”不存在(看,这就是“广东话”带来的误会!),什么叫做广东粤语?2,不能因为两种语言都在广东省内就不可以被分作两种语言。用不能直接通话分坐两类的标准我觉得没有问题。分类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暂时搁置维持现状。--Eternal 20:31 2005年5月31日 (UTC)
粵語不僅僅分佈在廣東。廣西三分之一的地區都說粵語。把粵語成爲「廣東話」是不妥的。「廣東話」是一個很模糊的俗稱。--Hon 05:19 2006年12月10日 (UTC)
粵是廣東簡稱,廣東話不妥,粵語也不是一樣不妥嗎?HenryLi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8:53 (UTC)[回复]
「越」(古同「粵」),上古中原人泛指大江以南之地,有吳越、閩越、南粵等百越,民族為越人,而今日「越南」亦因處越地之南得名。「廣東」毋庸置疑是準確的行政劃分,但「粵」的定義和範圍則彈性得多,以「粵」字代指廣東是近代的事了,且是藉地理位置而產生的概略說法,實際上兩者並不等同。若由此論,稱粵語的確較廣東話妥當。-Holo (留言) 2008年1月13日 (日) 12:14 (UTC)[回复]

學界目前關於"語言"和"方言"之區別的共識是, 這兩者的區分基本上是任意的,或者主要是由政治因素造成的.

至於和兩種"語言"之間能否"通話"相關的討論, 可以參考我在"方言"這個條目所整理出來的一些東西(我是採用"相互理解性"這個語彙來當作"mutual intelligibility"這個英文詞彙的中文翻譯). 雖然"相互理解性"這個概念被多數語言學者當成是區辯"語言"和"方言"的主要判準, 不過, 這個概念在實際應用上卻存在不少困難呢. --wdshu|阿呆 20:45 2005年5月31日 (UTC)

首先我先講清楚,我不是粵語區人,我是東北人。對於將粵語升級為語言一事,並不僅僅是我,而是官話區裡的大部份漢語使用者都反對。如果粵語升級成了語言,那麼粵語區人就會講粵語和普通話兩種“語言”;而官話區人則只會講官話一種“語言”。這對於官話區人很不公平。如果說粵語區人會講粵語和官話兩種語言,除非粵語區人承認“東北人會講東北話和普通話兩種‘語言’”。我認為,粵語升級成了語言,但是七大官話仍然屈居方言,這對於七大官話很不公平,帶有地域歧視的意味。如果粵語不是方言而是語言,那麼東北話也必須升級成為語言。因此如果要讓漢語使用者們承認粵語是一種語言,先請粵語區人承認“東北官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北京官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膠遼官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中原官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等等。只要你們承認東北話是一種語言,我們就承認你們所說的“粵語唔係(不是)方言,係(是)語言。2012年12月31日 (一) 15:42 (UTC)

中山方言的一点意见

[编辑]

咪觉(睡觉)的“咪”我觉得正字应该是“寐”。 “梗思”应该是“近先”,语速过快导致懒音而已。

我同意……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3:20 2005年8月15日 (UTC)

我稍微增加与修改了中山方言的一些内容,其中地域范围我认为是中山城区以南直到珠海的一大片地域,因为我曾经在珠海唐家的唐绍仪故居外的小村子里面与当地老人谈话,他们都是说老式石岐话,稍带乡音。但中山方言具体地域范围我并不明确,希望大家继续补充。——大洋网的盈科

“嘅”的疑问

[编辑]
“嘅”不一定如文中所说是“忌”。在中山方言中“嘅”作“个”,这与吴语的用法一样。相信还有其它地方的粤语也是作“个”,希望能从这方面作一下考证。
“既”确来自于“忌”。曾在某论文上看到过比较详细让人信服的论证,《诗经》里这种用法本来就很有说服力了。但是可惜我现在找不回原文了。中山方言中有什么书面用法可以证实么?各地粤语的发音不同,不能说明“个”才是正写,除非你能在古籍中找到如“忌”这般的印证。--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建議參看陳伯煇《論粵方言詞本字考釋》、詹憲慈《廣州語本字》、王氏《粵語本字趣談》(及續篇)等,多數學者考證「忌」為本字。 -- 12:54 2006年5月14日 (UTC)
我相信嘅字是个字嘅变音。在粤西地区,都会用个字来表达“嘅”呢个概念。-Edward Jung
粤西地区的黎话中“我嘅”和“一个”的嘅与个是同音的,但黎话是闽南方言,不知闽南语中是否相同?-- Bunny仔  对话页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02:40 (UTC)[回复]

dump?

[编辑]

粵語“扔掉”,如“dump左距啦”——當中的“dump”是否真係英文舶來?--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9:17 2005年6月22日 (UTC)

我看書籍說這是「丼」字,是東西跌下井中發出的聲音。源自古文。--水水 05:41 2005年7月11日 (UTC)

多謝:) 不過你還記得是什麽文獻如此說的麽?可以找到原文就好啦……--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05:44 2005年7月11日 (UTC)

集韻》:「丼:投物井中聲。」--水水 05:41 2005年7月12日 (UTC)

在普通话中,丼有两种读法:jǐng或者dǎn。《说文解字》【卷五】【丼部】丼:

八家一丼,象構韓形。•,𦉥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凡井之屬皆从井。子郢切
与dump差得很远。

但到了清朝,《康熙字典》【子集上】【丶字部】 丼 中已经提到正确的读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丼同井。【說文】八家一井,象構韓形,丶𦉥之象也。【徐曰】韓,井垣也。周禮謂之井樹。古者以瓶𦉥汲。本作丼,省作井。 又姓。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投物井中聲。

然而还是没有看到有具体运用的例子。“丼”作为一个拟声词怎样演化成一个动词的呢?Snorri 2007年6月16日 (六) 14:23 (UTC)[回复]

象聲詞變動詞不是沒有先例,如槍擊聲「Bang」(或作「砰」)、鞭聲「Fak」(本字作「礊」,《廣韻·入聲·麥韻·呼麥切》:「鞭聲(原無『亻』)」、《類編》卷九下·石部:「忽麥切。鞭聲。」)。以上自黃氏,《粵語古趣談續編》,香港:文星圖書公司,1997, ISBN: 962-7938-02-6, P.61--水水 (留言) 2009年9月11日 (五) 06:25 (UTC)--水水 (留言) 2009年9月11日 (五) 08:17 (UTC)[回复]
例子如「我一槍砰瓜你」即「我用槍『砰』一聲打死你」--水水 (留言) 2009年9月25日 (五) 08:24 (UTC)[回复]
補充:《廣州話方言詞典(修訂版)》[1]作「抌」。--水水 (留言) 2010年9月25日 (六) 06:49 (UTC)[回复]

"hum b lang"

[编辑]

粵語中“全部”,請問有人知道這個短語的來源或者寫法麽?--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05:45 2005年7月11日 (UTC)

應該是"ham bɑng lɑng",現時寫作「冚棒唥」(棒 = U+20FB4𠾴)。--Hello World! 05:50 2005年7月12日 (UTC)

bang long? 這些中文字大得出來麽? 來源也不清楚?--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0:46 2005年7月12日 (UTC)

「冚棒唥」的本字是「咸不剌」,「咸」字有「全部」的意思,「不剌」是北方話的助詞,所以無統一寫法。--Hello World! 16:39 2005年7月12日 (UTC)

這個在香港電視節目就有解釋過,人家沒有說出來源不代表他是「大」出來。我認為這會引起誤會。而且用「大」這個詞好像也不太有禮貌。我也聽過「咸不刺」這個詞,冚棒唥可能真是這個詞的寫法呢!--HeiChon~XiJun 17:18:39 2005年7月24日 (UTC)

"大"只不过是"打"的笔误。你想太多了吧@_@ --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5:51 2005年8月16日 (UTC)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有专文讨论,详尽而严谨,得闲页一页啦。--Edward Wong 09:31 2005年10月7日 (UTC)

"饮胜/饮尽"

[编辑]

个人觉得“饮胜”应该是“饮尽”吧——哪位指教一下? 总的来说,语音都是有来由的,本身还是有含义的。相信几乎每个词都可以找出根源来 :)

“胜”读音平调时本来就有尽的意思,如《孟子·尽心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史记·项羽本纪》:“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记忆力有限,文句和出处可能有错)但这是古汉语的事了,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早就消失了。然而在一些习语中,古义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饮胜”的“胜”由古汉语的“胜(平声)”发展来,虽然缺乏确证,也是有可能的。 --Edward Wong 10:07 2005年10月7日 (UTC)

有错误

[编辑]

“东莞话”里的“未受過訓練的廣州人很難聽不懂莞城話”应为“未受過訓練的廣州人很難聽得懂莞城話”

已更正。-- 12:17 2005年11月10日 (UTC)

有趣(但有點無聊)的發現

[编辑]

在2005年中國際奧委會申辦2012年奧運會的陳述報告中,五個申辦城市裏有兩個都在其申辦宣傳片中出現了粵語(幾句而已),分別是倫敦和紐約。大抵粵語也成為了表現其國際化的一項標志。 見:http://www.olympic.org/uk/news/events/117_session/index_uk.asp 可點擊下面的Relive the bid presentation of NewYork及Relive the bid presentation of London觀看這兩個城市的陳述報告。Chungpui 07:56 2005年10月17日 (UTC)

广州地铁几时取消过粤语报站?

[编辑]

条目中说"在广州市区,甚至连地铁报站都一度取消粤语广播",但我几乎每天上学都要坐地铁,却从未发现有取消过粤语报站,上网搜索发现除了维基的条目外没有任何相关的报道,不知编者能否列出资料来源? --老火豆沙煲 06:59 2006年1月10日 (UTC) ::沒有的事。廣州地鐵從未有取消粵語報站的打算。跟公交系統一樣,地鐵仍然會繼續採用雙語報站或三語報站。--Hon 05:19 2006年12月10日 (UTC)

有一段時間,曾經取消過二號綫嘅粵語報站,時間大概喺06-07年(具體月份不太記得),後尾消息媒體冇報道,但傳到各大討論區,幾個月後恢復。大個佬 (留言) 2008年11月30日 (日) 09:32 (UTC)Laurence[回复]

陈扬新闻日日睇报道此事后,引起广泛批评,地铁公司第二天恢复。另外,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粤语维基,请各位用户使用现代汉语讨论,谢谢合作。—瓜皮仔Canton 2008年11月30日 (日) 09:38 (UTC)[回复]

广东政府打压粤语?

[编辑]

关于条目中的一句话,“中国广东省政府对广东各种方言和本土广东文化不重视甚至打压(这在全大陆都是普遍现象)”,“打压”一词我觉得不妥,广东电视珠江台、南方电视台和珠三角地方台(比如中山台、佛山台),都是主要以粤语来播放的,而珠三角的电台也一律以粤语播放,何来“打压”?广东政府只是提倡多用普通话,和香港政府近来提倡学习普通话一样,都是为了方便和其它地方的人进行交流。--长夜无风 15:25 2006年1月19日 (UTC)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存在壓制地方語言文化的政策(指對漢族地方,對少數民族的照顧又太過分,其實這方面大可任其自由)。似乎官方對一般地方廣播電視使用本地語言的時間有限制的政策。其實政府的很多擔心是多餘的。在發展中國共同語言文化的同時,也應當同時弘揚地方語言文化,這樣的中國才更有趣味和生機。 --Wikinu 16:01 2006年1月19日 (UTC)
打壓是有的。例如宣傳說廣東話是不文明。HenryLi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8:46 (UTC)[回复]

亂說兩句... 在澳洲悉尼住了數年, 那裡給我的感覺都是廣府話和普通話(包括東南亞所稱的華語及台灣國語)的覆蓋範圍是差不多的... 例一是唐人街及其他華人集中地的店鋪情況. 例二是在政府資助電視台SBS 播出華語片的次數. 例三是在政府及大機構的表格入面, "Chinese"(指華語) 與"Cantonese" 都有特別分開的. 在民國初年, 廣府話與北京話是兩種並行的官方語言, 開會時兩種語言都是可以用來發言的, 例如"財神爺"宋子文就只會說廣府話. 一種官方語言, 以政治管理下是一種方便, 一味改造, 但卻似乎欠缺對已有文化的尊重. (廣州有70%都說廣府話, 香港有80+% 說廣府話) (簡體字的創造和實行也似乎欠了點文化感情....)--Ric 18:49 2006年5月12日 (UTC)

如果按普通话是共同语,而粤语是方言来说的话,那么粤语早晚会有一天会消失,因为任何一种方言的影响力在社会的发展下会逐渐变小,以致消失。 2013年12月 明溪(留言)

鉴于Wikipedia的中立客观性,“打压”这个词具有立场性,个人觉的应该将“打压”修改为“减少该语言的使用频次”或“降低该语言的使用频次”等中立性词汇。--Mutial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01:43 (UTC)[回复]

广州外来人口尚未超过本地人口

[编辑]

虽然目前是有“广州市外来人口占总人口过半”的说法,但那句话中的“外来人口”是指所有不在广州出生的人口,包括许多已从外地迁往广州居住了数十年、早已完全融入广州社会并持有广州户籍、会讲一口地道粤语的人。这与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如深圳、东莞因近年来因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而产生的“外来流动人口多于本地户籍人口”的现象有所不同。--老火豆沙煲 03:11 2006年1月26日 (UTC)

粵語詞彙

[编辑]

粵語詞彙表中有部分詞彙,只有粗鄙的人才會說的,例如“爆格”、“屎忽”、老字開頭的詞彙等,另外有些詞彙已經過時,我在香港已甚少聽到,如“生蘿蔔”、“嘜頭”等。--Hello World! () 07:00 2006年2月3日 (UTC)

  • 香港的报章讲到某人被入室盗窃时经常用到“爆格”一词,电影《功夫》里包租婆叫裁缝就是“屎忽鬼”,这些旧时平民百姓的日常用语才真正反应粤语的特色。“生萝卜”一词可能因为香港那边天气暖和,城市居民保暖又好,故已很少生冻疮,但在粤北的山区还是经常会用到此词;“嘜头”现在变成了一个纺织行业的术语,甚至在非粤语使用区,比如江浙一带的纺织行业也用到这个词。--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6:14 2006年3月25日 (UTC)
  • 我家只會說"生蘿蔔仔"... 沒聽過"生蘿蔔", 不同耶~~ Ric 18:53 2006年5月12日 (UTC)
    • 你說的「家庭說法」很有意思。有不少人的發音受家庭影響而特別不同。例如「放下」,大多數人會說「劑低」,但有些人(整個家庭)會說「低低」,真係唔知邊度鄉下。--水水 22:35 2006年8月5日 (UTC)
  • "爆格" originates from the English word "burglary". 咕咕咕]] [[User_talk:Eternal|(What's in your mind?) 2007年8月16日 (四) 15:26 (UTC)
  • 啊嗯,我们也讲“生萝卜仔”。我家在清远。Edward Wong 09:07 2006年8月26日 (UTC)
  • 广州(海珠),我们也用"生萝卜仔"Tiki pufferfish留言2017年6月13日 (二) 12:39 (UTC)[回复]

複製自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6年3月16日^o^Stewart~惡龍->講! 18:51 2006年4月2日 (UTC)

(±)合併香港话--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0 2006年3月16日 (UTC)

结论:合并在教院式拼音中去了。--Wing 12:39 2006年4月2日 (UTC)

延伸討論

[编辑]

结論是合并到教院式拼音是不是有點武斷呢?!我認為討論尚不足夠。^o^Stewart~惡龍->講! 18:51 2006年4月2日 (UTC)

稱 vs 秤

[编辑]

量度重量的動作應該寫作“稱”而非“秤”。故香港的“秤車站”應寫作“稱車站”;建築地盤的大型吊機應是“天稱”而非“天秤”。--水水 02:08 2006年4月29日 (UTC)

(1)[名] 度量物體重量的器具。同「稱」。如:「磅秤」、「彈簧秤」。
(2)[動] 量輕重。同「稱」。紅樓夢˙第十二回:「王夫人命鳳姐秤二兩給他。」

(1)[名] 衡量物體輕重的工具。如:「天秤」。 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另可參考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 12:51 2006年5月14日 (UTC)
「稱」和「秤」雖然意思差不多,但讀音是不同的,所以用哪個字時必須留意。例如建築地盤的大型吊機是「天稱」,但使用法碼作為衡量物體輕重的工具是「天秤」,還有一個星座是「天秤座」。「秤車站」我不清楚,因為讀「秤」和讀「稱」我都有聽過,不知哪個才是正字。看到不少香港人「秤」「稱」不分,可能遲些就會約定俗成了,混為一體了。 -- 13:55 2006年5月14日 (UTC)

「稱」和「秤」的正確讀音是一樣的,只是有邊讀邊,「秤」的讀音變成「平」而已。所以,天秤座讀音應該本是天稱座。同理,天秤原音應是天稱--HeiChon 11:55 2006年5月15日 (UTC)

謝謝指正。這條問題緣起於我於大陸的菜市場,看到有句標語「稱對量足」(原文記不清楚),以「稱」為動詞,這和廣東人說「稱嘢」(測量東西的重量)、「抽稱人哋」是一樣的,但一般人不會這樣寫,只會寫「秤東西」(as in 「秤車站」)、「抽秤人哋」,結果讀出來變了「平東西」、「抽平人哋」。但近來翻閱參考書,發現原來「秤」在粵語中可有「平」(名詞)和「稱」(動詞) 兩個讀音的(意義 as Samwingkit 所引)。--水水 22:24 2006年8月5日 (UTC)
補充:讀「稱」時也可以是名詞,例如舊時街市賣菜用的「稱」(不過寫出來時通常寫作「秤」);建築用的「天稱」這個說法可能也是由此而來。--水水 23:26 2006年8月5日 (UTC)

弄了一個對照表

[编辑]

粵語...真不簡單@@

粵語(未必等於廣東話) en:Cantonese (linguistics)
標準粵語(廣府話或廣州話) en:Standard Cantonese
鮑式拼法 en:Ball (Cantonese)
Barnett-Chao en:Barnett-Chao
Chalmers Romanization en:Chalmers Romanization
Meyer-Wempe en:Meyer-Wempe
香港政府粵語拼音(港府拼法) en:Hong Kong Government Cantonese Romanisation
粵語拼音方案 en:Jyutping
粵語拼音文字 ?(因為原創研究)
广州话拼音方案 en:Guangdong Romanization#Cantonese
劉氏拼法 en:Sidney Lau romanisation
耶魯拼法 (粵語) en:Yale_Romanization#Cantonese
教院式拼音 en:Standard Cantonese Pinyin
國際音標 (寬式或黃錫凌式) en:S. L. Wong (Cantonese)en:S. L. Wong (romanisation)?
標準羅馬拼音 (粵語) en:Standard Romanization (Cantonese)
Tipson en:Tipson
Williams-Eitel en:Williams-Eitel

請大家看看有沒有錯誤之處?! 而目前有一些拼法沒有中文名稱,另外粵語拼音文字的英文名稱是什麼?!請大家盡量補充,以便修改Template:RCL。大部份條目亦已放到Wikipedia:翻译请求#粵語(廣東話)及其拼音方案,請有興趣的幫忙翻譯,謝謝!Stewart~惡龍 20:34 2006年5月24日 (UTC)

其實還有一種澳門政府廣東話葡式拼音方法,是用葡語字母把廣東話拼出來。因為葡語沒有Y、W和K,所以拼寫方法和港府拼音方案相距甚遠。例如「人」、「王」、「月」、「遠」等字會寫成Ian, Vong, Ut, Un。我有空會再整理然後寫成條目的。--HeiChon 11:25 2006年5月25日 (UTC)

「粵語拼音文字」並無出處,是原始研究文章,已被刪除--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4:53 2006年11月9日 (UTC)

國際音標 (寬式或黃錫凌式)en:S. L. Wong (Cantonese),還是en:S. L. Wong (romanisation)Stewart~惡龍 16:29 2007年2月14日 (UTC)

歷史

[编辑]

歷史部份可有來源?在英文維基裏的歷史部份需要重寫或參考來源。Ian Kiu 2007年4月20日 (五) 22:00 (UTC)[回复]

粵語詞彙與北方漢語詞彙對照示例表里

[编辑]

“專登”(故意)重复了两次,第二栏,第三栏里都有。Snorri 2007年6月16日 (六) 13:50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中华民国国会订立国语

[编辑]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當時在國會內訂立國語時,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的呼聲相當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了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不成問題;惟孫中山慮及中國之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以北方漢語作為國語。最終,粵語以一票之差(一說為三票)敗北,北方漢語成為中華民國國語[來源請求]。”

中華民國成立後,政府制定國語時,曾經考慮使用粵語[來源請求],但最終也採用了北京話作爲國語。”

这段节我删除了,没有可靠文献证实。—Shibo77 2007年8月2日 (四) 13:58 (UTC)[回复]

讓我找找--Hello World! 2007年9月29日 (六) 18:33 (UTC)[回复]
事实上,广东籍议员没有达到50%,只有不到10%,此传闻应该是美国差一票将德语作为国语的翻版而已,另一版本为四川话差一票成普通话。-孙学 (留言) 2009年12月29日 (二) 16:20 (UTC)[回复]


粤语不可能成为国语,因为北方话的使用人口达全国人口的百分之70以上,如果只顾百分之5的广东人的方便,带来了百分之70全国人的不方便,那么此项国语法案实行起来必将困难重重。 2013年12月 明溪(留言)

未知閣下所指的「北方話」為何?「百分之70以上」這個數字又何來?猶記得十幾年前,於報上看到中共國家教委的調查,指全國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口,只佔54%。幾年前在報上看到較新的數字,也只是68%。可見民國時期,官話雖為官僚行政語言,卻非平民的通用語。連國府及中共都力推的國語/普通語尚且如此,你所說的,我聽起來實在覺得怪怪。The suffocated留言2013年12月30日 (一) 00:58 (UTC)[回复]
官話人口8億多。Rethliopuks-大陸用戶請勿點此留言2014年7月12日 (六) 10:55 (UTC)[回复]

粵語詞彙與北方漢語詞彙對照示例

[编辑]

建議加入跟「水」有關的詞彙。如:

  • 水:飲水、凍水、煲水、糖水、斟(zam1) 水、校(gaau3) 水(沖涼)、𨃩(sin3) 水、嗦(sok3) 水、水喉
  • 錢:過水、度(dok6) 水、掠(loek1) 水、疊(daap6) 水、磅(bong6) 水、(kep1)水、抽水、紙水、水頭、水腳、大水喉
  • 動:吹水、放水、散(saan3) 水、睇水、揸水、飛水、過水、洗水、通水、插水、抽水(博懵)、游乾水
  • 其他:力水、水皮、水著(zoek3)、水蛇春、落水狗

Arenaaz 2007年9月6日 (四) 08:46 (UTC)[回复]

水着是個日語詞,不是粵語。-Hello World! 2007年9月29日 (六) 18:33 (UTC)[回复]

布袋戲有「可惱也」,會不會比「可怒也」精確 ?
这个问题在粵語協會討論區中各争一词。部分人认为是此语源自京剧,可恼也读音和京话相近,所以是可恼也;有人随即指出京剧音韵(上韵)体系的主要框架是中州韵的尖团字与湖广音的四声调值,所以以音近为由不成立;有人称出自“舞台官话”而不是京剧。另怒字与恼字都有发火的意思,所以从字义似乎分辨不出。-- Bunny仔  对话页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02:39 (UTC)[回复]

粵語『「有」+動詞結構』與英語中的現在完成時HAVE相似?

[编辑]

用戶時勢造英雄(对话)在『粵語「有」+動詞結構』中寫到『與英語中的現在完成時HAVE相似』,這明顯是錯誤的。粵語「有」+動詞結構主要表示強調意味,而不是表示完成時態。跟英語中的現在完成時HAVE語法意義並不相似。--Strawberycake (留言) 2008年9月25日 (四) 07:09 (UTC)[回复]

粤语是港澳的官方语言依据何在?

[编辑]

“官方语言”的定义是什么? 香港和澳门似乎只规定了法定语文是中文和英文。“中文”并无明确指定使用哪一种口语。香港政府实际中推行的是「两文三语」政策,即以中英文为书写文字,粤语/广东话(在此不对二者区分)、普通话和英语为口语的方针。可以说事实上粤语作为作为最通行的语言,在香港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但从法律上,并没有取得比英语、普通话更高级的地位。 粤语要上升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官方语言,恐怕还需要民众一代或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行 192.5.246.223 (留言) 2008年9月30日 (二) 17:29 (UTC)[回复]

粵語是香港和澳門的事實官方語言(de facto official language)。恐怕你對香港法律體系不了解,以大陸法律習慣看香港法律。香港法律繼承英國法律體系,「不成文法」是英國法律的一大特點。無需明確寫明某語為官方語言。「兩文三語」的模糊處理即是「不成文法」的一個體現。事實上粵語比英語、普通話在政府、立法會內部具有更高的通行地位,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Strawberycake (留言) 2008年10月1日 (三) 10:06 (UTC)[回复]
同意你的見解,但雖然如此,仍然應該由權威人士指出,而不應直接聲稱。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原創研究的地方。此觀點亦無法解釋大陸法系的澳門。 - Fei0316留言2018年11月28日 (三) 03:07 (UTC)[回复]

語法:撤銷某匿名用戶根據個人狹窄視覺的錯誤修改

[编辑]

「有」+動詞

I guess there is a Grammar mistake.

粵語 現代標準漢語 你有去過雪梨未啊? 你有沒有去過雪梨啊? 我有睇過。 我確實看過了。 即時有攞。 馬上可以拿。

你有去過雪梨未啊? Usually people do not use this expression as it is sort of grammtically incorrect and weird.

               The correct one should be 你去過雪梨未呀? or你有冇去過雪梨?

Also,即時有攞 sounds quite strange to me. I cannot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 think normally we say 即時有得攞 I am sorry for my bad english explanation but i cannot input chinese characters.

這位沒有留下簽名的用戶:你對語法部分的修改是不應該的,帶個人狹窄視覺,所以我恢復了原先的版本。「去街」、「你有去過xx未?」、「即時有攞」呢啲都係好平常嘅用語,唔使諗一睇就知係乜嘢意思。你嘅修改甚至乎「改壞」咗原文。原文話「趨向動詞」,所以舉例「去街」,「去」係趨向動詞,可能你個人好少用「去街」呢挺用語,所以你覺得奇怪,改「行街」,而「行」根本唔係趨向動詞。所以話修改要小心。原文啲例子都係引用自專門語言學著作,標明咗作出處嘅,希望唔好隨便亂噉改。--Newzebras (留言) 2008年11月27日 (四) 14:02 (UTC)[回复]
唔好介意我搭嘴,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你有去過雪梨未啊?」給我的第一印像也是帶語病兼罕見的問法,與「我有睇過」的情況不同。至於「即時有攞」,我真的完全未聽過任何類似的說法。你說這些例子「引自專門語言學著作,標明咗出處」,但是 1) 我看不到在那裏標明,也許你在還原文章之後忘了補回出處?2) 有出處未必表示引用得恰當,會不會那篇著作談的是港人的語病?The suffocated (留言) 2008年11月30日 (日) 00:34 (UTC)[回复]
非也。1)引文很清楚地标明在前一个表头上,或许第二第三个表格应刚注明“同上”字样会比较好。2)不是。3)香港粤语只是从属于粤语的一种方言。所列这些用法在广东很多地方都是很平常的日常用语。我是广东人,但我觉得文中的例子没什么问题,都解得通。相信香港也有不少人这样用。为求证,路过图书馆的时候去查阅了一下文中列出的参考书目《广州话-普通话口语对译手册》,引文属实,但也有出入。“即时有攞”引文中的类似例子是“當日有取”。书的著者曾子凡是香港人,书也是香港出版发行的(繁体的,对很少见到繁体书籍的我来说,印刷的字体好古怪)。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用语习惯,但是每个人的视角(或者“圈子”)都有一定的范围或“限制”。修改的时候最好慎重,不要根据个人视角和主观见解作出不恰当的修订。--Newzebras (留言) 2008年12月9日 (二) 12:39 (UTC)[回复]

谢谢The suffocated先生的支持。对不起因为我不怎么懂用WIKI,不知道怎样留下签名。 我为什么会说「你有去過雪梨未啊?」是错误的,因为很明显这句话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说的。可是在我们香港的广东话里面,(你有去过 XXX?)跟(你去过XXX未?)的意思有时侯是不一样的。(你有去过 XXX?)是用来表达一个经验,重点在于XXX(地方场所PLACE)本身。而(你去过XXX未?)也是用来表达经验,可是有时候重点并不是在于地方场所,而是在于行动(ACT)本身。 简单的说,问题是在(未)这个字。你们会这样说,是因为在普通话里面(你有去过xxx没有啊?——你有没有去过xxx 的反装句)是可以接受的说法。可是在香港的广东话这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你有去過雪梨未啊?)这用法是不自然的。的确。香港话虽然只是粤语的分支(我不会用方言这字,因为香港粤语是香港的通用语言,正如广州话是广州的标准语一样。而且很多外国人都是学的都是香港粤语。)可是在受普通话影响比较少的粤语地区,这样的用法能不能接受的话我还有疑问。

还有,如果你说举了即时有攞这个例子的人是香港人的话,那我可以说他的(香港话)是古旧的,或者是有问题的。 我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算是有,也不会是在香港。我不否认,广州的广东话在有一些地方比香港更传统(好像俚语就保存的比较好),可是广州的广东话太受普通话语法,音调还有词汇的影响,有一些时候我们都听不懂。即时有攞里面,有攞这个说法本身就不通。仔细想想,(有)怎么可能会变成(可以)的意思呢?你会说(有得买),(有得做)来表达(可以什么什么)的意思,但是(有买)跟(有做)的意思就不一样了。有+VERB 是用来表示行动的存在性,并不是可能性。--202.124.223.227 (留言) 2009年5月13日 (三) 08:16 (UTC)[回复]

部分同意这位匿名用户的意见。我对广州和香港之争无意评论,不过我想以下观点大部分以粤语为母语的人都会同意的:就是“有去过”的否定形式是“冇去过”,而“去过咗”的否定形式是“未去过”。即使可以接受,也建议不要使用“你有去過雪梨未啊?”这种有杂糅嫌疑的形式,建议改用“你有冇去過雪梨啊?”比较稳妥。
另外据我所知,典型的官话是没有(典型的)存在体的,“没去过”是“去过了”的否定形式,不是“*有去过”的否定形式。现在普通话也可以接受存在体,反而可能是普及过程中受方言影响的结果。Edward Wong (留言) 2009年4月10日 (五) 09:37 (UTC)[回复]

谢谢您的意见。 首先,有几点想说明一下。

就是“有去过”的否定形式是“冇去过”,而“去过咗”的否定形式是“未去过”。 我在香港住了好十几年,从来没有听过“去过咗”这个说法。我自己本身也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说法。就算是有时候喝了酒迷迷糊糊的时候也不会说出这句话。因为“过”和“咗”是不可能一起用的。“去过”和“去咗”的意思也用一点不一样。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您可以查查香港雅虎的网页,看看有没有人用“去过咗”这样的说法。 还有,“未过未”的否定式是“去过”。 可是在于您说的官话里面没有存在体的这个说法,我非常赞同。对不起上一次我写的时候脑袋比较混乱。 的确,“你有去过xxx没有啊?”这个说法是不自然的。对不起。--202.124.223.227 (留言) 2009年5月13日 (三) 08:16 (UTC)[回复]

这个“有去过XX地方没有”的语句应该是华北/东北方言的语句特征。 粤语应该是“有冇去过XX地方” 标准的普通话和粤语相似,它是“有没有去过XX地方”

222.217.15.246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03:45 (UTC)[回复]

5.2 趨向動詞

[编辑]

粵語趨向動詞直接接賓語,而現代標準漢語中這種用法很多時候是不能接受的。儘管現代標準漢語中也有「去你家」這種簡潔用法,但很多時候都不如「到你家去」這種用法自然。

粵語趨向動詞的用法[10] 粵語 現代標準漢語 習慣差異 我哋諗住晏晝去街。 我們想下午到街上去逛。 我們想下午去逛街。 現代標準漢語不能接受「去街」這種用法 佢話嚟我度。 他說他要到我這裡來。 嚟我度 vs 到我這裡來

這一段看得毛骨悚然,暗帶「揚普抑粵」的含義,什麼現代標準漢語不能接受、不如這種用法自然之類,有批粵的意圖。另外不能接受「去街」這種用法,還不如說沒有這個詞語,廣東人也不接受「逛街」這個用法,衹是媒體在大肆使用。

这位匿名用户,留言请签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与现代汉语白话文)就是基于北京官话语音、语法的人为标准化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实质上“现代标准汉语”就是“标准官话”,即官话的标准语,尽管它也以外来语形式失真或不失真地吸收少量的粤语、吴语等非官话的汉语族语言的词汇。粤语与官话是并立的兄弟语言关系,互相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因此普通话是官话的标准语,却不是粤语的标准语(粤语的标准语是广州话)。像“去街”这种粤语的语法无论放在哪一种官话里面都是“有语病”的、不能接受的,官话的标准语普通话也没有这种语法。“去逛街”、“到街上去逛”的确是官话的语法遣词,如果有谁在日常生活说话中以粤语发音生硬套官话的语法和词句,肯定会被认为是疯子;在说普通话的时候生硬地套上粤语语法显然也一样。我看不出这段话有所谓的“「揚普抑粵」的含義”,我觉得这只是从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角度客观地阐述粤语与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区别。--Newzebras (留言) 2008年12月9日 (二) 12:09 (UTC)[回复]
质疑一下。虽然在普通话里说“去街”是一种很奇怪的用法,但是“去”完全可以接上处所。比如“你去哪儿?”“我去图书馆。”“我去医院。”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用法。另外,关于第二个例子,普通话里也完全可以说“他说他要来我这里。”因此这些并非粤语和普通话的本质区别。Bangbangbear (留言) 2010年11月5日 (五) 03:27 (UTC)[回复]

Real Cantonese doesn't usualy use the term 去街 or 逛街. They are more likely use the term 行街 instead.

粵語聲調表的疑惑

[编辑]

表中說「發」(faat8)是「分」(fan1)的中入聲,似乎有點怪。

因為照何文匯教的調聲法,「發」的陰平聲應該是「番」(faan1)。 平聲和入聲的分別應該只是變成促音。

如果按維基的中入,說中入聲是長母音。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問究竟「番」的入聲是甚麼﹖(如果「發」是「分」的入聲,「番」豈不是沒入聲﹖)—圖門縣候補知縣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04:55 (UTC)[回复]

何來「『發』是『分』的入聲」之說呢? 你說的是相近音節的舒聲-入聲對應吧? faa 這個舒聲音節的對應入聲音節是 faat/faak。粵語陰入按母音長短派入上陰入(短)和下陰入(長),有趣的是,這竟然跟壯語一模一樣。--Newzebras (留言) 2009年1月3日 (六) 14:08 (UTC)[回复]
「何來『發』是『分』的入聲之說呢」-> 有的!有人將粵語韻母分作三類:陰(非陽非入類)、陽(-m、-n、-ng尾)、入(-p、-t、-k尾),其中陰、陽兩類均為舒聲韻。這個分法還把陽韻跟入韻按發音部位配成對子:-m/-p為一對、-n/-t為一對、-ng/-k為一對。所以,按此分法,「分」fan1 的陰入對應是 fat7「忽」,陽入為fat9「佛」,中入應作fat8,但按粵音規律,中入聲不能配短元音a,所以唯有退而求其次,用最近的 faat8「發」。「發」的陰平聲對應是faan1「翻」,陽入聲為faat9(碰巧無字),陰入faat7無字,因為陰入不能配長元音aa。你提到粵語三個入聲的分佈和壯語吻合,這個我在十多年前也留意到,巧合乎?非也,概是粵語形成時,保留了古百越語之元素者也,詳見zh-yue:古百越語底層。 -- (留言) 2011-02-07T07:16Z

影母與疑母字

[编辑]

講粵語的人,試讀一下以下的字,有多少字會被讀成 ng- 聲母! 甕 渥 縊 哀 欸 愛 翳 藹 隘 安 案 遏 晏 鵶(鴉) 啞 亞 惡 罌 厄 謳 歐(嘔) 漚 諳 唵 暗 黯 壓 鴨 它們在上古全是影母字,故不應讀作 ng- 音。我們要慎防矯枉過正。--Hello World! 2009年2月13日 (五) 18:09 (UTC)[回复]

粤语中真的存在定语后置现象吗?

[编辑]

我仔细罗列了一下,支持这个观点的例子大致可分成两类。其一是表示动物雌雄的“公”之类,组成如“鸡公”、“猪公”之类词(组)。其二是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干”、“生”之类,组成“菜干”、“鱼生”之类表示食物的词。对于前者,“公”字在这里是一个名词,因为它既可以接受形容词的修饰(如“衰公”),也可以添加名词才有的词头或词尾(如“阿公”、“老公”、“公仔”)。并且,和它同类型的“乸”、“牯”等也是名词,如“鸡乸”、“牛牯”。看到普通话有“公鸡”、“公牛”就说粤语是定语后置,是有欠考虑的。对于后者,所举的都是词而不是词组,因为“菜干”不同于“干菜”,“鱼生”也不是“生鱼”。如果非要穷究这类此的来源,因该看到,形容词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能临时赋予名词的性质。官话中也有“牛肉干”、“蛋黄”的说法,不能说官话也有定语后置的情况。至于“匙羹”,我个人认为它是“持羹”的流变,正如“交剪”之变成“铰剪”,来源上与官话的“羹匙”或“匙子”是有区别的。历史上各种汉语(方言)是平行发展的,不能认为普通话的“忌妒”、“蹊跷”是顺置,粤语的的“妒忌”、“跷蹊”就是倒置了。以一种语言(方言)为中心来衡量另一种语言(方言)的作法是有失公允的。 Edward Wong 10:27 2006年8月26日 (UTC)

I do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but as Hong kong is regarded as a creole of Thai language, this is a commonly recognized fact. Please take a look on the Japanese version on this term.

韻母の体系にタイ語やチワン語などと共通する特徴がみられ、古中国語の語彙が残存している比率が他の方言よりも高いため、もともとはタイ語系の基層の上に、古中国語がかぶさってできたクレオール言語であったと考えられる。音韻的にも入声や鼻音韻尾を有し、白文異読が少ないなど、中古音との整合性が高い。 統語論的には、オーストロ・アジア語族の言語と同じように、修飾辞が被修飾辞の後ろに付く単語(「公鷄」、「椰青」、「豆腐潤」など)が少なくないこと、二重目的語の順序が異なること、数詞を伴わない量詞(類別詞)で名詞を限定するなど、他の中国語の方言と異なる部分がある。(なお、前記の逆修飾は古中国語でも見られる。舜帝→帝舜など。)

修改解释

[编辑]

修改了量词部分,加入量词作助词部分,回退量词作定冠词中“普通话中没有此用法”句子,因为整个语法部分都是在对比标准现代汉语和粤语的差别,没必要在分条目中再强调,看见这句话的源码和此部分的内容不同(这句话是用简体编辑的,此内容其它部分是繁体(正体)编辑的,“普通话中没有此用法”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特此解释。--半弯不直男 (留言) 2009年3月24日 (二) 10:59 (UTC)[回复]

白读音是为了模仿《广韵》?

[编辑]

近代汉语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以白读音模仿宋朝《广韵》的中古汉语发音,粤语亦不例外。

这条理论是从哪里得出的?通常来说白读音比文读音更古老吧。 Edward Wong (留言) 2009年4月9日 (四) 15:19 (UTC)[回复]

查此為2008年9月21日匿名用戶所改,但該IP用戶于2008年5月29日明明加上文讀音為模仿《廣韻》云云,甚不可解。揆諸其他方言(其實粵語也一樣),文讀音較白讀音后起,為以中原音正方音所致。白讀音模仿《廣韻》查無實據,如無異議,請予刪除。--Edward Wong (留言) 2009年4月21日 (二) 09:53 (UTC)[回复]

请不要随意代表广西广府人

[编辑]

严重抗议某个用繁体字的作者乱当代表。 我已修改“名称”一项。 关于广西新广府人一项,因本人家族于清末民初在两广各地数次迁移,因此按日常所闻所说修改。 本人遍历两广各粤语区,只在电视上发现“广东话”“广州话”能代指粤语。 所以广府人自称粤语为“白话”一项请不要乱改。 如果你唔系广府人口既话,千祈唔好乱雷呀。222.217.15.246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03:35 (UTC)[回复]

正式文字系統= offical writing system. Cantonese doesn't have any.--202.124.223.227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4:54 (UTC)[回复]

希望刪除部份所謂「古漢語用詞」

[编辑]

條目中「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一節,以「打甂爐」作「打邊爐」,又以「崖广」作「牙煙」。前者為丁邦新、彭志銘及中大的何杏楓所主張,然而一眾作者均舉不出古文獻中有「甂爐」一詞的例子,更遑論以「打甂爐」作「打邊爐」,網上亦早有人指出《淮南子.說林訓》曰「狗彘不擇甂甌而食」,可見甂和甌在古時是用來盛狗飯的器皿,並非甚麼「古炊具」。至於「崖广」,更加是彭志銘一廂情願的想法。維基百科是具影響力的網站,這些無根據的「正字」,應予刪除,免得以訛傳訛,影響維基百科的信譽,甚至令人誤解粵人的語文能力。各位意下如何?The suffocated (留言) 2011年2月14日 (一) 22:09 (UTC)[回复]

儘管並非有許多人看討論頁,但建議已提出了兩個半月,仍無人回應,若夠三個月仍是如此的話,在下就會先刪去崖广打甂爐兩者。The suffocated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04:35 (UTC)[回复]
经阁下提醒,搜索后阅读了“邊爐”定係“甂爐” - 粵語協會討論區一帖 的讨论,我也认为甂爐是错误的。其中关于甂字的多条古文可参见甂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其是陋器。但我也不敢肯定邊爐即是正确的,虽然作“旁边的炉子”解释得通,但会不会是后见之明呢?
现在打甂爐又再次出现了,我觉得以上理由已足够将其移除。-- Bunny仔  对话页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02:40 (UTC)[回复]

「粤语」清理及 精簡的需要?

[编辑]

大家會否認為本條目過于冗長?
大家認為有沒有清理的需要?
還是應該精簡?

Zzzto留言2012年6月1日 (五) 05:24 (UTC) ZzztO 2012[回复]

  • (:)回應:簡單看了看,都是一些值得保留的資訊,但文筆和格式可以整理一下,也可把冗長句子簡化但保留原本意思。還有參考文獻應逐一查看和加入文獻標題,作者等資料,最好不要只列出網址(英文維基有相關指引:Bare URLs)。Silvermetals留言2012年6月26日 (二) 19:24 (UTC)[回复]

為何刪去相關資料

[编辑]

為何刪去聯合國訂立粵語為『語言』的資料?高安力留言2012年7月3日 (二) 03:42 (UTC)[回复]

誰人刪除了「聯合國訂立粵語為『語言』的資料」?反而需要詢問足下為何「刪除方言內容」?警告足下不要動輒撤銷別人的編輯,並且毫無理由地直接撤銷至自己的個人版本。CVS留言2012年7月3日 (二) 04:41 (UTC)[回复]

(:)回應這是粵語條目,而不是廣東方言條目。高安力留言2012年7月3日 (二) 09:17 (UTC)[回复]

粵語涵蓋方言部份;誰人刪除了「聯合國訂立粵語為『語言』的資料」?CVS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00:08 (UTC)[回复]

優良條目候選

粵語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語言,提名人:Jor1220留言2012年7月31日 (二) 02:27 (UTC)[回复]

投票期:2012年7月31日 (二) 02:27 (UTC) 至 2012年8月7日 (二) 02:27 (UTC)

未能入选:有效票不足6票。--铁铁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05:27 (UTC)[回复]

粵語人口數有問題

[编辑]

本條目「現況」一節提到泰國有500萬「粵語人口」,但泰國華人條目卻指稱泰華人口850萬當中,潮州人佔40%,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廣府人9%。兩者數據有嚴重矛盾。--Kolyma留言2012年8月19日 (日) 00:41 (UTC)[回复]

維基的條目在數據方面往往不太準確而且疏於管理。Silvermetals留言2012年8月22日 (三) 15:28 (UTC)[回复]

請問 Yhinz17 那些是謠言

[编辑]

聯合國報導全球有接近1億2千萬中國南方人日常使用的語言,為“Catonese”,即是此條條目所說的「粵語[5] 」。高安力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01 (UTC)[回复]

糾正別字,是「哪」,非「那」。對於你指出全球有接近一億兩千萬中國南方人日常使用的語言為粵語,本人對此無異議,為何詢問之?或者,你到底想詢問什麼?請明示之。此外,請你修正於本討論頁製造的排板錯誤。CVS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08 (UTC)[回复]

(:)回應那是你刪除上項的理由。高安力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13 (UTC)[回复]

本人最近的刪除理由是「刪除重複內容:於本條目的右方資訊欄,及同一段落的第三句已經有提到重複內容。」另外,再次請你修正於本討論頁製造的排板錯誤;如果你再不修正,本人就會代替你修正,以免影響本討論頁。CVS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18 (UTC)[回复]

請問 Yhinz17 那些是原創

[编辑]

──(laap3)折下(花卉),隨手可以取得(廢棄)的物品,或許是帶有貶義的詞語。詞語有垃圾擸雜高安力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31 (UTC)[回复]

糾正別字,是「哪」,非「那」。此外,請你修正於本討論頁製造的排板錯誤;至於空格問題,本人已經代替你修正了。上述句子充滿語病,不知所云,有請你盡快去修正,本人已經暫時加上了來源請求的模板。CVS留言2012年9月26日 (三) 07:38 (UTC)[回复]

参考

[编辑]
  1. ^ News Chinatown
  2. ^ UNESCO. World cultural report 2000 - Cultural diversity, conflict and pluralism.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Table 6: Cultural Practices and Heritage: Leading Languages. page. 312–315.
  3. ^ UNESCO. World cultural report 2000 - Cultural diversity, conflict and pluralism.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Table 6: Cultural Practices and Heritage: Leading Languages. page. 312–315.
  4. ^ News Chinatown
  5. ^ http://newschinatown.com/2009-03-06-04-01-59/1850-2012-02-18-19-08-49.html 聯合國正式定義 (粵語) 為一種語言,此乃全球近1億2千萬粵人的喜訊, 在所有華語中只有(粵語和普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粵語,英文為Cantonese,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粵語通用於港澳及海外華埠及兩廣大部分地區。

唔食得咁多。 食唔到咁多。

[编辑]

wiki內被定義為相同意思

但我認為並不相同

食唔到咁多 指 食物量>能接受的量 所以食唔到咁多//// 唔食得咁多 指 因為某原因(eg 糖尿病、高血壓)而不能進食這麼多

表面上都指不能食那麼多,但含意上有差別

兩者有明確分別

大家以可討論下

建議香港和澳門維基人撰寫新條目「半鹹淡廣東話」

[编辑]

看到有一人撰寫了一篇有歧視性質的條目廣式普通話,我強烈建議各位粵語使用者以相同的格式撰寫半鹹淡廣東話條目,還要搜羅各式例句當作「笑話」。

另建議各位中文維基人再撰寫多幾篇例如英式普通話俄式普通話,韓式日式甚麼都好,總之就係唔識普通話,反正就係要俾某些人加以嘲笑。

漆油和數尾

[编辑]

不知為何「同素逆序詞」段落中會把「漆油」當成標準漢語詞而「油漆」是粵語詞。我調換之後竟然又被未登入用戶 14.214.120.27 改回原本的錯誤組合。亂改的人不懂得自己去 google 一下的麼﹖「漆油」出現的幾乎都是香港網頁,「油漆」首幾個結果已是台灣和大陸網頁。這樣還不夠清楚嗎﹖「漆油」根本是粵語用法﹗

而「數尾」被當成「已棄用」詞語就更奇怪,香港日常用語還有用「數頭數尾」指「尾數」或畸零數。怎麼算棄用了﹖竟然又是同一位用戶把我的更正重新改回,簡直難以理解。究竟他懂不懂廣東話的﹖--圖門縣候補知縣留言2014年11月16日 (日) 09:58 (UTC)[回复]

粤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编辑]

广州日报说1.2亿人以粤语为母语(广州日报 2013年12月8日 A2版右上角)。但根据比较权威的《民族语》最近几个版本的统计,以粤语为母语的人数大约为6000万,不同版本的数据都有波动,第13版(1996年)版作6600万[2],现今的第18版作6222万[3]。两者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应以专业人士的数据为准,媒体报道的数据不知来自何方,毕竟媒体记者大多是业余人士,也有可能是以讹传讹,所以不宜使用。--122.90.97.223留言2015年4月12日 (日) 07:51 (UTC)[回复]

致广东佛山浮动IP编辑者

[编辑]

致广东佛山浮动IP编辑者(14.214.121.13314.214.129.38等)请勿在“粤语”条目中反复替换为包含争议领土台湾的地图,这不中立且不符合台海现状。条目信息框里面已经很清楚提示“請勿反復替換為包含爭議領土臺灣的地圖,不中立且不符合臺海現狀”,你竟直接无视,还屡次添加,更将这个提示直接删掉,不知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下次再犯,将直接提报破坏,封禁你的IP段。特留此存证。--122.90.99.159留言2015年5月19日 (二) 02:29 (UTC)[回复]

編輯請求

[编辑]

请求已处理

請求在「書寫系統」的「主條目」外部連結中加入「三及第」 --Tochingyin9926留言2016年3月18日 (五) 06:56 (UTC)[回复]

完成。#ForeverLove(给我留言)凡人丶 你一定要好好的 不想让自己用户页被删除的办法 2016年3月18日 (五) 15:52 (UTC)[回复]

編輯請求

[编辑]

请求已拒绝

請求在「書寫系統」的「主條目」外部連結中加入「三及第」 --Tochingyin9926留言2016年3月18日 (五) 06:59 (UTC)[回复]

无效,重复提出。#ForeverLove(给我留言)凡人丶 你一定要好好的 不想让自己用户页被删除的办法 2016年3月18日 (五) 15:48 (UTC)[回复]

「粵語」條目的內容:「粵語即是兩廣地區的普通話」?

[编辑]

粵語條目老是被人添加「粵語即是兩廣地區的普通話」的內容。普通話明明就是專指中國大陸官方規定的現代標準漢語,與粵語有甚麼關係?完全是原創研究的語句,大家說對不對?我刪去這句話之後,又被IP用戶60.251.111.183重新給加上了。而且粵語沒有iso1和iso2的語言代碼,只有iso3才給粵語了一個代碼「yue」。那個人也老是添加iso1和iso2代碼,罔顧了這一事實。--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16年7月26日 (二) 14:35 (UTC)[回复]

搜尋了一下,發現除了一些博客文章(無效出處)以外,皆無「粵語即是兩廣地區的普通話」的說法。--No1lovesu留言2016年7月28日 (四) 02:41 (UTC)[回复]
通用语言不等于普通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6年7月28日 (四) 10:16 (UTC)[回复]

編輯請求

[编辑]

请求已处理

有關「粵語古漢語成份」部分,粵語字「𧮞(諗)」,應改作「諗」。因為「𧮞」一字出自《康熙字典·集韻》:「妄言也。」 本人推斷此錯誤是因編者誤將上項「𧮞(呃)」剪貼上而造成。 --cks0903留言2017年5月1日 (一) 15:30 (UTC)[回复]

完成--N-C16留言2017年5月2日 (二) 08:00 (UTC)[回复]

編輯請求

[编辑]

请求已处理

有關「粵語古漢語成份」部分,粵語字「諗(呃)」,應改作「𧮞(呃)」 ;而在下一項中,「𧮞(諗)」,應改作「諗」。

本人推斷此錯誤是因編者錯誤理解編輯請求而造成。謝謝 --cks0903留言2017年5月2日 (二) 13:38 (UTC)[回复]

完成--N-C16留言2017年5月3日 (三) 02:19 (UTC)[回复]

如果以「不知出處不等於沒有出處」為由就可以隨便加入內容

[编辑]

那麼維基百科內的來源出處是不是通通都不需要了?維基百科之所以有那麼多錯誤內容,難道不是因為一些編者不重視來源或單憑自己的愛好和感覺去編寫條目,以及反而對來源的請求者去「舉證」嗎(不樂意給出處的人還反過來指責他人在破壞呢)。要證明你加入內容的舉動是合理的,是有效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提供出處。按幾個鍵寫幾隻字抄幾句書名是真的很艱難嗎。 --No1lovesu留言2017年11月6日 (一) 16:2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粤语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1日 (一) 21:59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粤语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7日 (二) 00:47 (UTC)[回复]

粤语是语支,非语言非方言

[编辑]

一个小地方的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广府话、南番顺话、粤海话这六个名词!(。ì _ í。)广州方言人连广东省内的四邑话,勾漏话听不懂!夸大广州方言使用人数!广东省内本来就有很多种汉语的地方语言!雷州方言、阳江方言、四邑方言、艾话方言、瑶语、勾漏方言、惠州方言、梅州方言、汕尾方言、潮州方言、新兴县方言、石岐方言、莞宝方言等等。 Yangdacheng留言2019年3月2日 (六) 20:44 (UTC)[回复]

粤语是语支,非语言非方言!

[编辑]

偶仔、偶女人特别广东人抱广州方言的大腿!脑障人人,广州方言入侵澳门和香港的学校,这么多人喜欢抱广州方言的大腿!还有中国人听粤语歌被洗脑!其实就是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广府话、等等名词!他们广州方言人听不懂汉语族下四邑话、勾漏话、梅州话、惠州话、潮州话、汕尾话、阳江话等等!20世纪30年代,战争大量上海人、四邑(整个江门市)人、潮州人、汕尾人、往香港逃难,大量人口遗留在今香港澳门两地!香港澳门两地的居民大多数非广州方言!一个广州方言好意思说有6700万以上人口使用!让人觉得百科粤语条词(目)的内容是搞笑的!一个小地方的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广府话、南番顺话、粤海话这六个名词!(。ì _ í。)广州方言人连广东省内的四邑话,勾漏话听不懂!夸大广州方言使用人数!广东省内本来就有很多种汉语的地方语言!雷州方言、阳江方言、四邑方言、艾话方言、瑶语、勾漏方言、惠州方言、梅州方言、汕尾方言、潮州方言、新兴县方言、石岐方言、莞宝方言等等。 Yangdacheng留言2019年3月6日 (三) 23:36 (UTC)[回复]

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等等名词

[编辑]

打击(粤语吹)1.百科粤语条目的正文内容是错误,只是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等等名词2.粤语是语支,客家话也是语支,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广府话、岭南话、南番顺话、粤海话这七个名词后,母语广州方言人听不懂广东省各地的汉方言(四邑话、勾漏话、莞宝话、雷州话、阳江话、惠州话、潮州话、梅州话等等)3.香港澳门两地的居民母语非广州方言 是某些野蛮的广州方言人把广州方言侵入香港澳门两地的教育局,强逼香港澳门两地的居民学习广州方言。 Yangdacheng留言2019年5月1日 (三) 22:33 (UTC)[回复]

保卫粤语只是保卫广州方言,没有必要保卫粤语

[编辑]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2022年9月22日 (四) 00:00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现在粤语的变化

[编辑]

文中的什么后置,现在很少用到了,基本上顺序跟普通话的顺序差不多(除了少数保留了),感觉粤语岌岌可危啊 № ㈱ 2019年5月28日 (二) 12:52 (UTC)

不少認知有歧義,頭版設導航有助益

[编辑]

事實上不論語圈內或其他視角的輿論,對於語系主體與內部方言間關係的看法都是多種,觀點相左並有極端之思路,可見普遍上認知會呈現多樣差異。因而專設強調廣州話、粵語方言等導航,也是加深使用體驗,助益不同的用家更好釐清語系中各個體的脈絡關係。對於提升整體質素而言,無疑是具建設性的編輯。缺乏導航,或會阻礙不同用家更好理解專案的深刻內涵。——約克客留言2020年10月1日 (四) 00:40 (UTC)[回复]

理解錯誤

[编辑]

请求已处理

在第一個文章的第一個句子里寫著「在中國以外地區又稱唐話」是不正確的。在諸多語言比如英語里的粵語 Cantonese 不是唐話的意思而是廣州話或廣東話的意思。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將「在中國以外地區又稱唐話」改成「在中國以外地區又稱廣州話」或「在中國以外地區又稱廣東話」。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35.0.77.12對話)於2020年10月4日 (日) 21:02 (UTC)加入。[回复]

2020年10月29日 (四) 08:52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1-04-18

[编辑]

请求已拒绝

粵語字 粵音 北方話 古用法 今用法 寤/牾/唔 ng5 不 逆,不顺:抵~(抵触,冲突) 唔系我嘅 唔好

                             屰也。屰各本作逆。今正。逆、迎也。屰、不順也 《說文解字》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牾。──《漢書·嚴延年傳》                        
                             寤生(鄭莊公)係鄭武公和夫人武姜的長子,叔段係寤生的同母弟。
                             由於寤生出生時腳先出來造成難產,故取名寤生(寤通「牾」)。

如果我提出唔嘅源頭牾係膠,請在粵語古漢語成份嘅表格下添加此用詞嘅源頭。多謝。DYeChu

@Longway22想咨詢一下意見。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19日 (一) 02:09 (UTC)[回复]
「寤」的意思並非與「唔」一致,僅取抵牾的意思可能較為可信,想知DYeChu閣下有無其它資料協助判別有關主張--約克客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02:30 (UTC)[回复]
無後續回應,既無來源,拒絕請求。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4日 (一) 06:14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2-10-02

[编辑]

请求已拒绝

粤语#书写系统一节里,出现数个“现代标准北语”及“现代汉语北话文”等词汇,所谓“北语”、“北话文”,全无学术来源依据,也与一般常识不符,更像是某些有地域偏见或地域意识的原创研究或表态。建议将其更改为“现代标准汉语”及“现代汉语白话文”等符合通常说法的表述。--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1:21 (UTC)[回复]

吳玉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報告書,定義官方通行語之全稱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另相關時段學術會議前後等曾限定以北京話為普通話標準、而後經當時專家異議之而修),文內有關記述並非全憑無據,另——衡常俗語如唐字等表述之、非僅限制由所謂學術來源研究缺乏而不存在之,考慮系統本地事宜認為亦可屬於中文圈中心之關注度問題、即使對相關表述做出所謂更正亦適宜避免僅以部分中心化常識推定,建議必要通盤考慮不同背景基礎之認受度及關注度等差異、迴避一統化之可能傾向。--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1:41 (UTC)[回复]
“北语”并非约定俗成地等于“北京语音”,“北话文”也并非约定俗成地等于“北方话”。如果阁下希望透过成文文献解释这一表述的合理性,那么应当引用具体地存在这两个词的文献;相反地,如果阁下不能引用具体地存在这两个词的文献,那么阁下所称“有关记述并非全凭无据”就成了空文。
至于衡常俗语的说法,阁下引用“唐字”为例,但是“唐字”的表述,早在二十世纪初的文献,就已不乏,例如《唐字调音英语》(http://find.lib.hku.hk/record=alma991033858559703414 )等,均可见到,实在不是阁下所称的“学术来源研究缺乏”。相对地,如果阁下想要指出所谓“北话”、“北语文”确实属于街头巷尾的“衡常俗语”而不必受学术研究的节制,那么至少也请阁下遵守WP:V,拿出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而不是自由心证或进行原创研究。
至于“中心化”“一统化”等表述,我仍然建议阁下应注意寻求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而不是以立场论——那会变成另一种中心化,即地域中心化。--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2:05 (UTC)[回复]
嘿,閣下回覆補充說法很好,其實唐字之判讀上個人是與閣下有所一致方面,不過細節路線等請承個人如下另外示意。
如閣下可檢視粵語行文可閱粵維較近期之唐字案記錄,其實亦可能屬閣下所述之自由心證問題——但基於有關學術限制之先導而定、即閣下首要提出之,非個人主張,且有關問題亦如參詳唐字案之、即如閣下事實認可唐字相關文獻為可信納,則以此基礎闡明:
相關時空限制之一個基礎,如本案目前視之,銀雪閣下應與個人相一致(如閣下有補充意見可繼續補上,相信亦有助釐清基於其他中心之理論思路),即不限定於僅採用極度當前UTC時段之參考作為論說基礎之唯一。這一點無異議的話,事實上銀雪閣下反為應更好理解到事實上貫穿於本專案在內、牽涉關聯多語文課目之所謂爭議其真確之為何。
而引用回粵維唐字案相關理路複述、注意並非個人完全認同之複述而僅是對其當時所呈現之概況作適當重現,即相應語文之爭議所謂結論,並非如銀雪閣下與個人間基於文獻參考等之可一定程度以不同立論方向作詳實表述而推進,而全憑當其時有關
  • 大批單一傾向之參與人統一複述唯一傾向
  • 統一無視任何文本參考之提供,繁複可能是以whataboutism之方向推進議題
  • 統一強調提案之時間段為重要之時空限制標準、從而直接訴諸時事變動性質之改變並
  • 重複疊加有關上述之提書所示之動作等
抱歉這個可能偏移開一點,如閣下欲額外參詳可閱個人原記錄在案之相應表述,原錄入本地時因為增強概述及參考度而未指明個案、但閣下可參詳有關唐字個案情形是為個人時提書之基礎之一。
而基於個人多方編輯經驗及相關長期交互之等而言,同時表示有關個案如按中維衡常認識之命名法而定,亦無法具體約定如多語文背景標的之命名,對照來說粵維現有實際反為更合適銀雪閣下之命名強調所述單一定論。歡迎共議補正。--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3:22 (UTC)[回复]
利申:在下是粤语母语使用者。
我想阁下引用粤语维基的“唐字”案与在下在这里的提议是不能类比的。一个词语或说法的使用,一般不外乎:1、(各类的)文献记载;2、约定俗成的表述习惯(这一条有时也由各种文献得以反映,如果缺乏可查证的来源,其权威会下降,除非真的极为常用——自然,到这一层就可能涉及一定程度的自由心证,但我认为若真常用到这个程度,那么自由心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接受),等等几个出处(自然,这些出处也会有交叉或重叠的可能)。这些出处自然也受到包括使用频率跟大众熟悉程度等问题的影响。“唐字”这一说法,有文献记载,不太属于当今可供自由心证的表述习惯,那么作为一个另名而建立作为主页面的重定向等操作是可以接受的——但当然不适宜作为主要命名。
但是回归本文而论,这几个词:1、没有文献记载;2、也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表述习惯——从可供查证的来源来讲,没有;从自由心证的角度而言,“北语”和“北话文”就前述利申而论并非是某种语文背景下的常用书面或口头表述。(PS:阁下要是说“北话”是所谓约定俗成的表述习惯也就算了,我可能会在自由心证的层面上一定程度地认同这是某一部分粤语使用者的口头表述习惯——但并非主流。)因此,它们是没有任何理由保留的:没有文献、没有可靠来源、也缺少足以自由心证的约定俗成的程度。
至于阁下再次提及类似“多中心表达”的说法,在下谨此指出:讨论阁下这个理论问题的前提是应当拿出一个正确的表述方式——利申:我认为“现代标准汉语”和“现代汉语白话文”并非是“单一中心化”或“地域中心化”的表述——而不是抱着这个“北语”或“北话文”这种无根无源的说法。--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3:50 (UTC)[回复]
這裡是牽涉到另一個中心問題,即個人參與多類案事課目時候都留意到並有協作提示之中文中心系統問題,而如上述閣下所言即承認是一類習慣、常識而言即已並非無據可循但僅為相關規制施加之問題,而個人可以認為理論上閣下提示之路線亦已經顯現出有關系統偏好所引致的謬論情形顯而易見、但如個人很多時候提出的一樣是完全被當時主導參與方所無視,而且重申如個人上面考據、時有關語文標準化過程裡已提出限定以北京話為普通話標準(只不過歷史上被學者異議所抵銷表面效能)——相應推論都是基於相應歷史記錄,且歷史性這一點也是關聯議案裡最大死結,因為如個人已述之就首要這點時空歷史脈絡之邏輯基礎,就在相當個案內被活躍參與方徹底偏離或拋棄、進而一直陷入whataboutism,期望銀雪閣下可以考慮收回無據之斷言並由其他方向再入手交互、進而定下相應可在後續為各有友善商定開闢倫理之審視課目框架。--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4:02 (UTC)[回复]
请阁下指出“无据之断言”的实指以便在下回复。
同时也请阁下回应:“北语”和“北话文”这个表述阁下是否认为是一个有出处的说法?如果阁下认为有,并请提供相应出处。
至于阁下有关中心化理论的探讨,我认为那已经是另一个问题,即阁下实际是认为“现代标准汉语”与“现代汉语白话文”是令阁下不满意的词汇。这与我第二段所涉的,是两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说过了,阁下可以探讨用哪个更中性的称呼——虽然在我看来这就很中性,至于阁下暗示的“系统偏好所引致的谬论”这一判断恕不敢苟同——例如把“现代汉语北话文”替换成原文里就有的“官话白话文”,把“现代标准北语”直接删除,用原文后面括号里的“普通话或国语”,这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讨论。在下意见的核心,是坚决反对“北语”和“北话文”这种于书无据于用未见的原创性(且极可能存在地域歧视或地域主义的)词汇
此外,我再补充一点:在没有可能更中立的表述的情况下,沿用常见表述是可以接受的做法——至少比原创一个不存在的说法要可以接受一些。--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4:25 (UTC)[回复]
暫看閣下強調之為未有基於個人提出之文本及實例作複述及補充,如閣下亦是可以以粵語之思維輔助推論行程、亦應直接理解到引用之文本已足夠支持相應說法——粵語有關缩語習慣合相應提供報告書所示其定義、「北」和「話」這些是都有相當邏輯路徑之語句串聯,而閣下後續之部分接近whataboutism的提刪問題、亦與閣下所言之習慣邏輯等立論非常不一致,個人不欲在此補充其他相當可能干預議題之提書,但姑且可以由此認為,銀雪閣下之結論明顯不合乎閣下最初所言之約定俗成之提書、皆因閣下之在後論述根本由頭到尾沒有將該元素納為閣下論說之基礎,而僅僅是口頭作為可能複合whataboutism之一個代數。另外個人與銀雪閣下間所專注之爭議點,如個人所推書,並非單一圍繞文獻,而是綜合文獻、習俗、邏輯理論和系統問題等所展開,還望閣下亦可綜合再提出設問。--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4:40 (UTC)[回复]
我虽是粤语用户,但我并不认为粤语的缩略语习惯是铺天盖地而无所不包的。缩略语的使用需要约定俗成,惟阁下至今未能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仅单凭粤语有这个习惯而推论至一切名词,显然是无限推论。
至于阁下所指称我使用“那...又怎么说”,我深感惊异而不察觉,请举出具体的例证。如果阁下所指的“结论明显不合乎阁下最初所言之约定俗成”是指我第一段反驳阁下之言,那我没有补充,因为约定俗成不能无限推演;如果阁下是指我“沿用常见表述是可以接受的做法”,常见表述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表示。
至于阁下声称要“综合文献、习俗、逻辑理论和系统问题”,文献的现况是没有,习俗上阁下完全没有举出就本案论本案的使用例子,逻辑理论和系统问题我愿意与阁下寻求更中性的表述,前述已表不赘。阁下的根本问题,恐怕是在于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无论从文献还是日常表述,都没有把“北京语音”缩略成“北语”以及把“北方话”缩略成“北话”的做法和实例。阁下既认为我“可以以粤语之思维辅助推论”,相信已经阅读我前述利申,既然同为粤语用户,便应举出就本案论本案的使用例子,而不是始终故弄玄虚,似有误导非粤语使用者之嫌。——PS:说真的,阁下要是跟我讨论“北话”,我都不会那么多意见,本文中就有“北话”一词,我并不提案——尽管我不使用这个词,但它不妨碍我以日常经验确认有部分使用者(您当然可以反指我这也是自由心证,但请注意,我并不以自由心证来作为一件事情不存在的论据,也仅把自由心证当成一件事情存在的旁证而非关键证据。)——但提案这两个词,我没有听过,你也不能提出有效的使用例子,那么,谁才在“那...又怎么说”?--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4:55 (UTC)[回复]
閣下的回覆完全已經轉移課題了,而且也認為閣下是基於既已指出之理論邏輯明顯謬誤而反复做出並非適切之論說,姑且認為閣下並未有如實參與話題,如確以閣下之聲稱語文背景參與輔助、既已釐清相關論述之關聯而無需閣下反复額外之提問,且如閣下仿其他部分同好亦有限定適用該標的之參照條件為單一、而無視相應北方官話系統性地影響關聯多語體系之非適當亦不平衡的比例結構,謹可能認為,銀雪閣下亦是自由心證而產生連番謬述但亦難邏輯自洽,或暫應擱置。期可以不同語文方向繼續共議。--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23:52 (UTC)[回复]
一、“转移课题”真是从何说起?我对阁下的建议从第一段对阁下的回复到现在都没有变:1、“文献的现况是没有”(第一段是“如果阁下希望透过成文文献解释这一表述的合理性,那么应当引用具体地存在这两个词的文献”);2、“习俗上阁下完全没有举出就本案论本案的使用例子”(第一段是“至少也请阁下遵守WP:V,拿出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然而阁下除了并不回复这两点迄今不变的实质问题外,并指斥在下“并未有如实参与话题”,这样的指控并没有实据,也令人感到遗憾。
二、阁下坚持有关“(多)中心化”、“多语体系...比例结构”或者“不同语文方向”这种看法我不反对,我上面的有关这一部分的看法也均表明了是个人看法,完全可供各位指正批判。然而回到实际情况,这个词放在哪一个背景下均没有使用痕迹,根本不是所谓“中心化”等类型的问题范围;纯以阁下所称“缩略”,实则有原创研究之嫌,这才是问题核心。我不喜欢丢方针书包,但是WP:VWP:NOR似乎遭到阁下忽视,不能不使人忧虑。我非常赞同阁下“但凡如何如何推演这方面也属各家论见吧”的表述——但“维基百科不是发表编者个人新发现的地方”。没有文献来源,没有利用实例,原创构造一个专有名词,这就是不符合方针的实例。--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3日 (一) 02:55 (UTC)[回复]
由此至終這個就不應該是閣下所言之約定俗成的表述嗎、閣下是已經完全拋棄元論述前設且訴諸北方官話背景之規制一致約束了吧。請閣下保持邏輯自洽及適當提出明確不認同引據之其他引據、譬如是否存有官方性質文獻等可佐證閣下所謂專用化名稱不得被常用或通用等法另行解釋?以閣下最後唯一強調之與前述論說基礎完全不搭邊之說辭,可以認為閣下現在完全不如個人既已如上所記錄、已引據有關官方文獻並結合回多語文背景尤其與閣下聲稱之粵語背景疊加做出論說,閣下似乎已訴諸於單一規制化且可能有一定程度涉及WP:中文圈中心WP:LEGAL,亦即並非合理適切之編輯考慮。--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3日 (一) 04:13 (UTC)[回复]
好一顶大帽子。我要请阁下再注意看一看我的说法:“这个词放在哪一个背景下均没有使用痕迹”(我第一段的同义回复是

如果阁下想要指出所谓“北话”、“北语文”确实属于街头巷尾的“衡常俗语”而不必受学术研究的节制,那么至少也请阁下遵守WP:V,拿出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

——要求来源,是因为如果有来源,那么就会有使用痕迹;这是前后一致的。因此我拒绝接受阁下所谓“抛弃元论述”指控。)
这与阁下不断声言之我所谓的“诉诸北方官话背景之规制”的指称是不符的。我的表达很明白,粤语背景下也没有见到“现代标准北语”跟“现代汉语北话文”这样的表述,如果有,请你指出,我会非常乐意受教;而不是像阁下如今的做法,一再对一个专有名词诉诸原创的推演。
至于我的“最后唯一强调”,与我第一段详细回复阁下时所关注的前两个问题并无分别,恕我不再赘述。
阁下指控我涉及的WP:中文圈中心指出“...来自不同地域的观点的内容得到充分、全面、恰当与多样化表达。”因此请阁下不要无视这当中的“恰当”前提,对一个没有利用实例的原创性名词仅因为符合自由心证而视而不见。
阁下指控我的WP:LEGAL是严重的指控,然而这里通篇甚至没有提到法律相关问题——我也不明白阁下提及这个问题是基于何种文字与证据,因此我不便回应,亦拒绝接受。
最后,我只想指出,这是一个有关于对没有可靠来源的原创概念的质疑——任何语文背景下,这个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以上是我对此问题的阶段性回复。--银色雪莉留言2022年10月3日 (一) 05:15 (UTC)[回复]
@银色雪莉保護期已結束。--A1Cafel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10:34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2-10-09

[编辑]

貢獻更多 我想在常用字詞新增一些廣東話句子,例如:點解(意思:為什麼)MuscleCool321留言2022年10月9日 (日) 10:22 (UTC)[回复]

部分内容使用"北方话"表达不妥,希望改正

[编辑]

北方话不是一个语言学上通用的统称,作为俗称存在地域中心主义——如果南岭以北位北方,闽语、客家语的分布范围都有在该范围外的;若以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则有忽视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之嫌。建议将所有"北方话"替代为"官话""普通话""北京话""北方官话"等客观表达--战巡烧鸡留言2022年10月21日 (五) 07:50 (UTC)[回复]

粤语粤语历史的编辑争议

[编辑]

本人删去粤语条目导言中“同时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用词”字句,因为并不存在不“保留一定的古汉语用词”的汉语,该句不能传递有效信息;在粤语历史加挂{{Refimprove}},因条目显然缺乏来源;在粤语历史“相对动荡多变的中原传承了更多的古语元素”处标注{{与来源不符}},因条目所引用的《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粤方言是强势方言的典型”一节不能证明该论点。上述编辑遭@Longway22:回退,故在此询问社群意见。-- 2022年11月9日 (三) 09:20 (UTC)[回复]

  • 相關問題事實上基本經歷過相當詳實之擴大討論、並有記錄之talk(1)talk(2),對於相應標的之古今關係和有關文獻之採編調整,共議及意見揭露等均已體現案內,依據最後一筆參議記錄穩定版本既成半年有多。如個人專案內編輯附註所述之,異議人亦有參與相關議程至案結、無再補充意見之。期望異議人在超出將近半年有多後再次單一訴諸異議,可具體提供可信納之重要觀點或參考素材等佐證加以說明,盡可能適切開拓更進一步採編及知識多元等視野。——約克客留言2022年11月9日 (三) 09:34 (UTC)[回复]
  • 请社群关注longway22长期霸占粤语相关条目,阻碍条目内容正常增删的行为。--Eguersi留言2022年11月11日 (五) 09:23 (UTC)[回复]
  • 保留一定的古汉语用词这句话没有任何信息增量,不会传递给读者任何有效信息。汉语族语言均是古汉语后裔,均继承了古汉语的一些特点,均保留了一部分“古汉语用词”,所以这句话岂不是废话吗?为什么要在粤语这里特殊强调?暗示粤语存古吗?--Eguersi留言2022年11月11日 (五) 09:29 (UTC)[回复]
    talk記錄既有共議最後閣下亦同樣適用以上說法,也請閣下勿延展沈閣下之同樣pattern可能有礙有關訴諸議題之合理檢視,閣下或沈閣下在該議題開啟前,未提出任何解釋,即為何要在涉及爭議之共議達成後將近半年以上再次無任何適切商議即訴諸單一及人身,
    現版本基於記錄之半年以前共議、亦為閣下一方觸及stalking爭議擴大所採取之相應合規做法,個人亦盡最大努力參與合議及與其他有參與之各方相互交互不同論說,包括@Sanmosa:閣下亦相對中立地整合不同方面針對閣下等所針對之同一範疇、是以最終既已完成共議之,留言記錄各位訴諸之閣下當期既無再有訴諸異議。
    閣下現時跟隨留言亦再希望閣下一併合理補充適切可驗證之論說及可第三方協助檢視之素材或專業知識觀點等,在議題未有補充任何可繼續延展為何半年以上後有關訴諸單一疑問之合理基礎、是以結論亦如記錄而言當期亦未提出異議之,實在難以理解有關。--約克客留言2022年11月11日 (五) 09:58 (UTC)[回复]
    @Longway22
    1. Talk:粵語歷史#粤语历史隋唐與宋朝時期段落的编辑争议讨论的是“……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观点在这个由上古到中古这个演化、完备过程中,粤语还相对动荡多变的中原传承了更多的古语元素……”的去留,与目前讨论的内容并不相同,何来“共议达成”
    2. 本人编辑的理由已经阐明,而阁下未有给出反驳,阁下才应“合理补充适切可验证之论说及可第三方协助检视之素材或专业知识观点等”。
    3. 再次提醒,WP:STALK:“阅览另一名用户的贡献日志本身并非骚扰。尤其是正当地使用编辑者的历史纪录,包括(但不限于)修正错误、违反维基百科方针的编辑、改正多个页面的相关问题(事实上这类动作多半都是巡视最近修改的应对措施)。这些纪录在充足的理由下公开着。”阁下所主张的所谓“stalk”实为伪命题。
    4. 阁下在回退时仅称“請循規程提出合理異議之”而未给出其他理由,有WP:OWN之嫌。-- 2022年11月11日 (五) 17:10 (UTC)[回复]
    閣下第一問題就已沒有任何理據直接訴諸針對行動,且有關問題長久如此亦多有提報記錄在案,閣下如果只是繼續重複想針對編輯者個人問題、而不是有意依據有關共識程序提出合理解釋,個人會堅持依據規程繼續申告閣下之行為,希望不要whataboutism,而是出示可驗證客觀素材和客觀觀點作為課題依據、以之合規化協作。--約克客留言2022年11月12日 (六) 06: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