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梧(1618年—1674年)[1],字君宣福建漳州府平和县高坑(今国强乡)霄嶺人。原明鄭將領,後降。封一等海澄公,谥忠恪。為清廷“遷海令”的提出者。

早年生平

[编辑]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黃梧在平和縣衙當差役。隆武二年(1646年),鄭成功與其父鄭芝龍分道揚鑣,反清復明。當時黃梧雖為差役,但他“饒智勇,喜任俠”,久有投鄭之心。不久,他與門役殺知縣,往投鄭軍。鄭成功對他的機智勇敢頗為賞識,委以中權鎮左營副將。初為鄭成功總兵,守海澄縣

投降清廷

[编辑]

順治十三年(永曆十年,1656年)正月,清平南王尚可喜派兵攻打階陽。時任左提督的黃梧與左先鋒蘇茂迎戰,最後戰敗。六月,鄭成功以戰敗罪責斬蘇茂、將黃梧記責,照舊管事圖贖。並派黃梧守海澄縣。六月二十二日,黃梧與副將蘇明(蘇茂堂弟)背叛鄭軍將海澄獻給清廷投降。[2]。黃梧為向清廷邀功,將鄭成功存放於海澄的錙重、糧草、軍餉金銀盡獻於清廷,使鄭軍元氣大傷。黃梧受清廷封海澄公,鎮守漳州

顺治十四年(1657年),黃梧與李率泰提督馬得功、都統郎賽連破七城,克閩安鎮。敘功,賜甲冑、貂裘,加太子太保。黃梧向清廷推薦施琅,又獻滅賊五策促請清廷斬殺鄭芝龍全家並毀壞鄭氏祖墳。

康熙二年(1663年),鄭軍攻厦門,靖南王耿繼茂潯尾,黃梧偕李率泰出蒿嶼,督軍水陸夾擊,斬獲無算,克厦門金門浯嶼三島。鄭經銅山。耿繼茂令黃梧統兵駐雲霄防剿。

康熙三年(1664年),黃梧招降周全斌陳昇黃廷何政許貞李思忠等人。遂偕耿繼茂、李率泰及提督王進功乘夜渡海,拔銅山。鄭經退回臺灣

康熙六年(1667年),封一等海澄公世襲十二次。

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谋反,傳檄至漳州。黃梧方病疽,聞變驚恚,卒,終年57歲,谥忠恪

死後

[编辑]

由於黃梧降清後曾向滿清政府提議破壞鄭家,引起鄭家對他的仇恨。三藩之亂爆發後,鄭經一度率軍反攻中國大陸。康熙十四年(永曆二十九年,1675年)十月,漳州投降鄭經,鄭經即派人挖開黃梧的棺材,車裂黃梧的屍體,並將其梟首[3]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6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编辑]
書目
  • 清史稿》清史稿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四十八
引用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 ^ 阮旻錫,《海上見聞錄
  3. ^ 海上見聞錄卷二乙卯,康熙十四年、海上稱永曆二十九年:「剖黃梧棺,戮屍斬首」。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