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樹森
隋樹森(1906年—1989年),字育楠,生於北京,原籍山東省招遠縣東良村,元曲研究专家。
生平
[编辑]他的父親曾在清朝政府做過軍機處抄繕「供事」(辦事員)的小官,後棄政從商。1928年,隋樹森考入北京師範學校(即今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其在校讀書時,就有小說發表於《東方雜誌》、《國聞週報》等報刊上;並且翻譯了日本文學博士兒島獻吉郎的《中國文學概論》,被上海世界書局編入「文化科學叢書」,並改名為《中國文學》,與方壁[茅]的《西洋文學》列為姊妹篇出版。隋先生在這段期間也有相關著作,如出版了《文學通論》、《古詩十九首集釋》等。1932年學校畢業後曾在山東省立惠民中學、萊陽鄉村師範學校、濟南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國文。
1937年抗戰軍興,隋樹森抵達四川,在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之國立編譯館任職。隋氏通曉日文,因此翻譯了同時期許多日本漢學大作,如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概說》(1938)、《元人雜劇序說》(1941)、鹽谷溫的《元曲概說》(1947)…。正是為翻譯了這些日本學者有關元曲的著作之故,隋先生「逐漸對元曲研究發生了興趣 」。而且這些作品促進國人對元曲的研究起了積極作用。在1947年開始從事《全元散曲》編纂的工作。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散文遊記,且編為《巴渝小集》出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他長期在北京出版總署圖書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對他日後編輯《全元散曲》提供莫大助益。50年代以後,他便廣搜博覽,從各種元曲版本中選出62種明人臧懋循《元曲選》所未收錄者,編成了《元曲選外編》(戲劇),為研究元雜劇者提供了方便。
歷時17年,1964年他編輯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冊),此書收羅詳備,校勘精審,對於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參考價值。從1980年代以來,此書開啟了元散曲研究的一個新時代,其沾溉學林,功莫大焉。
此外,他還校訂、編輯有《陽春白雪》、《樂府新聲》、《樂府群玉》、《太平樂府》、《全元散曲簡編》等元人散曲總集,並著有《元人散曲概論》(發表於《中華文史論叢》22期,1982年2期)、《北曲小令與詞的分野》等多篇學術論文,後輯為《元人散曲論叢》。其他已成書但至1986年尚未出版的有《新校樂府群玉》、《曲論存稿》、《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棗軒曲論彙稿》、《東瀛中國文藝論文譯叢》等;與他人合編的書有:《古代散文選》、《古文選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提要》、《語文學習講座叢書》等。
主要貢獻
[编辑]總括來說,隋樹森在曲學方面的貢獻可以有:
整理、蒐集元代散曲作品
[编辑]學術研究的第一部就是要先擁有資料,資料豐富對於研究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元曲因為不受重視,早期有作品別集問世者也少(只有4人),因此在輯佚上也是困難重重。早期學者雖有許多卓越成就,但是直到隋先生編輯、整理《全元散曲》後才是元曲(散曲)研究的一大突破。
對元曲理論、創作的研究
[编辑]隋樹森先生在《全元散曲簡編》〈導言〉與〈元人散曲概論〉可說一篇元散曲概論,裡邊就有敘述到對元人散曲理論與創作的狀況。他也看到一些散曲活潑的藝術性,而不是被格律束縛的呆板形式。
參考文獻
[编辑]- 〈隋樹森自傳〉收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四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年),頁270-278
- 〈隋樹森與元曲研究〉 何貴初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1 頁108-110 2003年1月
- 〈術業專攻嘉惠後學--隋樹森先生的元曲研究〉 王菊豔 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6:1 頁- 2003年6月
- 〈隋樹森與元曲的校輯工作〉 何貴初 讀者良友 1985.11.01.
- 〈今編總集型遼金元總集敘錄〉 劉達科 晉圖學刊2003年第3期(總76期) 頁76-78
-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全元散曲」條,網址:http://140.128.103.1/web/Content.asp?ID=64537[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