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陘城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陘城之戰
日期前264年
地点
陘城(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東北)
结果 秦國大勝,拔九城,斬首五萬。
参战方
秦國 韓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白起 不詳
兵力
不詳 不詳
伤亡与损失
不詳 斬首五萬

陘城之戰發生於前264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韓國的一場戰爭。

魏國范雎因受魏國相國魏齊迫害而逃往秦國[1]。到了秦國,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進言,針對穰侯魏冉屢次帶領秦軍跨越韓、魏兩國進攻齊國,勞師動眾卻又收穫很小的缺點,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並用的辦法親近魏、韓兩國,威脅楚、趙兩國,迫使齊國恐懼後主動依附秦國,待齊國依附後,然後再向臨近秦國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拓展土地[2]。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對臨近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東北),接連攻拔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斬殺韓軍五萬,此戰是為陘城之戰[3]。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軍封鎖了南陽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韓國野王,切斷了上黨郡同韓國本土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只好向趙國投降,引發秦、趙兩國之間著名的長平之戰[4][5][6]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史記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須 賈為魏昭王使於齊,范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王稽辭魏去,超載范睢入秦。
  2. ^ 史記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客卿范睢複說昭王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無變則已,天下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於韓乎?王不如收韓。」昭王曰:「吾固欲收韓,韓不聽,為之奈何?」對曰:「韓安得無聽乎?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道不通;北斷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師不下。王一興兵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夫韓見必亡,安得不聽乎?若韓聽,而霸事因可慮矣。」王曰:「善。」且欲發使於韓。
  3. ^ 史記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
  4. ^ 史記 卷五 秦本紀第五》: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韓南,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賁攻韓,取十城。
  5. ^ 史記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九年,秦複取我武遂。十年,太子嬰朝秦而歸。
  6. ^ 資治通鑑 卷五 周紀第五》:秦武安君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武安君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