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曾大屋

坐标22°22′26″N 114°11′26″E / 22.37376°N 114.19062°E / 22.37376; 114.1906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22′26″N 114°11′26″E / 22.37376°N 114.19062°E / 22.37376; 114.19062

曾大屋

曾大屋(英語:Tsang Tai Uk,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博康邨南端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圍村始建於道光年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收容逃難人士,所以被尊稱為「曾大屋」。

起源

[编辑]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於1848年建造,歷時二十年,至1867年才建成。曾氏建宅的起源如下:

一、曾氏在阿公岩經營石礦場,並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劫漁船得鹹魚16甕,登門求售,曾以每甕800錢買下,後來他發現鹹魚下面全是金銀,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大宅。[1]

結構

[编辑]

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呎,圍牆採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築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台,用以對付盜賊的侵襲。本來曾大屋外面有一條護城河圍繞整座堡壘,以吊橋啣接,但現已遭填塞,吊橋亦拆去。

村內的建築主要分上、中、下三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分隔,這三個廳又稱為三楝上下進與左右兩橫屋相連,形成棋盤狀,圍屋內有住屋99間,取其長長久久的好意頭。圍村入口有三個大門,中門最大,門頂圓拱形,四週以麻石砌成,門頂石匾鐫刻著「一貫世居」,門上有酸枝木和鐵枝製成的門閂,並有一道鐵門。正廳門前有「大夫第」木匾和「祥徵萬福」石匾。庭院內還有兩口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另外,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地下鐵路早期規劃中,「沙田綫」會在此村落一帶設立車站,並以此村落命名「山下圍站」。但是「沙田綫」相關路段在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取消。

參考來源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