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攝影機的人
持攝影機的人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吉加·维尔托夫 |
编剧 | 吉加·维尔托夫 |
摄影 | 米哈伊尔·考夫曼 |
制片商 | All-Ukrainian Photo-Cinema Administration[*] |
片长 | 80分鐘/68分鐘 |
产地 | 蘇聯 |
语言 | 無聲電影 No intertitles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29年1月7日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帶攝影機的人 |
臺灣 | 持攝影機的人 |
《持攝影機的人》(俄语: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又译《手持攝影機的人》)是一部1929年實驗的無聲紀錄片,由俄羅斯導演吉加·维尔托夫(Дзига Вертов)所執導。
維托夫本片是在烏克蘭VUFKU電影製片廠製作,影片記錄著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城市的都市生活面貌。從破曉到薄暮,顯示蘇聯人民工作與玩樂,並與現代生活的機械裝置互作結合。片名中的攝影師和在影片內所呈現的現代蘇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稱為本片的‘角色’。這部影片維托夫以多種電影技術的發明和開展而聞名,比如多重曝光、快動作、慢動作、停格(freeze frames)、跳接、分割鏡頭、斜視鏡頭、極特寫鏡頭、推軌鏡頭、倒轉連續鏡頭(footage played backwards)、動畫和一種自我反射風格(a self-reflexive style)。(主要把畫面分割兩半對映以推軌鏡頭呈現;另一半為相反的斜視鏡頭。)
概述
[编辑]影片不避諱地傾向於藝術電影而且強調影片能去任何地方,舉例來說,將攝影師設置攝影機的鏡頭畫面,直接疊印在山頂所拍攝的第二個鏡頭上;或是將攝影師疊印在啤酒玻璃杯內;或者拍攝一個女人離開床且穿衣畫面;甚至拍攝不同的女子分娩,嬰兒被帶走後予以沐浴。
維托夫拍攝時流傳關於不引人注目的言論-攝影機可以能夠去任何地方,但是不被察覺-不完全是事實。攝影機往往是太大而無法容易地被藏著,和太吵雜而無論如何無法保持隱藏。想要不被察覺地持續使用一台攝影機,維托夫和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考夫曼(Михаил Кауфман)必須用其他比他們所拍攝的攝影機更響亮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影片也有一些顯著的演出,比如一位婦女下床且穿衣的場面(攝影機在當時是相當笨重且吵雜,而且無法偷偷摸摸)和西洋棋被掃回畫面棋板中間的鏡頭(鏡頭剛好和下一幕背景接合,使得部分畫面延續至恰當的位置)。因影片中的演出和純實驗性質而遭受批評,可能由於導演時常攻擊虛構科幻電影,把其稱之為一種新的「大眾鴉片(opiate of the masses)」。
維托夫的意圖
[编辑]季嘉·維尔托夫(Дзига Вертов),本名大卫·阿别列维奇·考夫曼(Давид Абелевич Кауфман),是一個在20年代末的早期紀錄片電影製作先驅。他是著名的“電影眼(kinoks,or kinokis)”理論運動發起者。維托夫與其它電影眼工作者一起宣稱他們的使命,排除清掃所有非紀錄片風格的影片。此激進的方式來製作電影,導致電影工業曾輕微解體:特別是他們工作的領域。這樣說,大部分維托夫的電影極具爭議性,並且電影眼運動也被許多當時的製片人所藐視。 維尔托夫的輝煌成就-《持攝影機的人》,是他對反對他以前電影《世界的六分之一(One-Sixth Part of the World)》的評論家所作的回應。評論家認為維尔托夫對"intertitles"過度使用和電影製作所認同的"電影眼"理論不一致。
在此背景環境下工作,維尔托夫在預期電影發行後必會有許多憂慮要應付。他要求在蘇聯中央机关報《真理報》(Правда)发表公告,其中直接談到該電影的實驗性,爭議性。維尔托夫擔憂影片會被公眾眼睛破壞或忽略。根據官方發布的《持攝影機的人》,在電影一開始維尔托夫發表了一項聲明,內容如下:
|
|
文體方面
[编辑]觀眾反應
[编辑]原聲帶
[编辑]電影最初在1929年發行時是無聲電影,且在劇院現場配樂。之後另發行一些不同的電影配樂原聲帶:
- 1995 – 新作曲團隊 Alloy Orchestra,以維托多所留的附註為編曲基礎。它結合譬如警報器、嬰孩哭泣、人群噪聲等聲音效果。在數個不同的DVD版本隨即可得。
- 1996 – 挪威作曲家 Geir Jenssen (又稱 Biosphere) 由特羅姆瑟國際影展(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委任為電影編新電影配樂,以導演的編劇連同指導鋼琴伴奏者。Jenssen 編寫一半電影配樂,把另一半轉交給Martinsen (又稱 Mental Overdrive)。它在1996 TIFF [1][2][永久失效連結]被作為挪威語版本〈Mannen med filmkameraet〉。影展結束後此電影配樂不再使用,至2001年電影配樂以CD發行。
- 1999 – In the Nursery 版本[1]是為布列福國際影展(Bradfor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時所作。目前可以得到的幾個DVD版本,經常與 Alloy Orchestra搭配作為電影配樂的選擇。
- 2003 – 由 Jason Swinscoe作曲的電影配樂版本,以英國爵士和電子樂的劇場交響樂團(The Cinematic Orchestra)來進行演奏(參見持攝影機的人(專輯))。最初為Porto 2000影展而製作,並且由英國音樂藝術廠牌Ninja Tune限量DVD發行,此DVD版本當前非常受歡迎且比其它DVD版本價格也更加昂貴。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Feldman, Seth R. Dziga Vertov: A Guide to References and Resources / Seth R. Feldman. Boston: G. K. Hall, [1979]
- Devaux, Frederique. L'Homme et la camera: de Dziga Vertov / par FrËdËrique Devaux. [CrisnÈe, Belgique]: Editions Yellow Now, c1990.
- Nowell-Smith, Geoffrey. The Oxford history of World Cinema / edited by Geoffrey Nowell-Smith.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Tsivian, Yuri. Lines of resistance: Dziga Vertov and the twenties /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Yuri Tsivian; Russian texts translated by Julian Graffy; filmographic and biographical research, Aleksandr Deriabin; co-researchers, Oksana Sarkisova, Sarah Keller, Theresa Scandiffio. Gemona, Udine : Le Giornate del cinema muto,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