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學校
外观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6月23日) |
循道學校 Methodist School | |
---|---|
地址 | 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京士柏衛理道12號 |
类型 | 津貼小學(全日制)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循道宗 |
辦學團體 |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1951年-1974年)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1975年起) |
创办日期 | 1951年[1] |
学区 | 油尖旺區 |
校監 | 陳崇一醫生 |
校長 | 陳淑英女士 |
副校长 | 陳志成先生(已退休)現任:趙,吳副校長 |
語言 | 中文為主 |
校訓 | 遵循主道 |
電話號碼 | +852 2384 5970 +852 3976 2200 |
传真號碼 | +852 2771 1422 +852 3976 2299 |
学校网址 | www |
最后更新:2020-11-15 |
循道學校(英語:Methodist School)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衛理道12號,屬於校網31號。學校創立於1951年,現任校長為陳淑英女士。校訓為「遵循主道」。
學校已於2011年5月遷至衛理道新校舍(前身為英軍已婚軍官宿舍Worcester Heights 及Canterbury Court),其原加士居道校舍(部分為原葛量洪教育學院新翼)供屬會中學循道中學使用,及後校舍東部建築物改為伊利沙伯醫院綜合服務區大樓的一部分。
校政管理
[编辑]- 歷任校監
- 黎伯廉 牧師(1951年,創校校監,前佛山華英中學第二任校長)
- 顧克 牧師(1952年-1953年)
- 趙友仁 牧師(1954年-1959年)
- 計理仁 牧師(1960年-1962年)
- 狄更生 女士(1963年-1965年)
- 屈海圻 先生[2](1966年-1972年)
- 文國偉 牧師(1973年-1979年)
- 沈立仁 牧師(1980年)
- 黃作 牧師(1981年-1988年)
- 楊豪萬 牧師(1989年-1990年)
- 李炳光 牧師(1990年-1995年)
- 袁天佑 牧師[3](1996年-2001年)
- 陳崇一 醫生(2002年起,現任校監)
- 歷任校長
- 李連枝先生 (1951年 - 1962年,1958年起兼任同系循道中學校長)
- 方永祥先生 (1962年 - 1971年,後調任同系華英中學校長)
- 黃林智靈女士 (1971年 - 1986年)
- 屈黃碧燕女士 (1986年 - 2003年)
- 簡翠萍女士 (2003年 - 2004年)
- 梁溢煌先生(署任)(2004年)
- 王國江先生 (2004年 - 2011年;由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轉職)
- 林惠嫦女士 (2011年 - 2022年)
- 陳淑英女士 (2022年 - )
辦學宗旨
[编辑]該校宗旨為:「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豐盛生命[4]」。
校徽
[编辑]藍色象徵信實。「循道」二字,乃校訓「遵循主道」之簡寫,也是該校之名稱,同時表示該校乃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所設立和辦理。
正中白色十字,象徵耶穌基督,表示人生要以基督為中心。
四個紅藍色相間之方格,代表德、智、體、群四育之均衡發展。
厚書是聖經,本會學校注重基督教宗教教育,生活以聖經為基礎。
聖經上另一本書是代表廣博的學問。
燃點的古燈,象徵為基督發光,照亮週圍,服務社會。
校歌
[编辑]第一節:巍峨瑰麗,黌舍聳立,是我循道雄姿。
其聲其譽,我樂頌揚,其名繫我維思。
第二節:切磋琢磨,為學孜孜,藏修息遊於斯。
建業立德,奠我根基,前路揚鑣分馳。
第三節:雖則分馳,我心靡離,摯愛互為連繫。
親切友誼,作我羈縻,直至永世無既。
副歌:循道循道,其名芬菲。我眾樂歌不疲。
精誠愛護,協力保持。但願永世昌,丕。
著名/傑出校友
[编辑]- 教育界
- 陳江潮(1954年小六):聖若瑟英文中學第三任校長[5]
- 周小梅(1957年小六):前沙田循道衛理小學校長[6]
- 黃榮添(1958年小六):前寧波公學校長[6]
- 黎李群娣(1963年小六[6]):前聖公會蔡功譜中學校長[7]
- 劉湘文(1963年小六下午校):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創辦人兼總幹事、香港人道年獎2015得獎人[8][註 1]
- 文樹森(1965年小六):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總監及首席講師[5]
- 吳潤瑛(1970年小六):華盛頓大學塔科馬分校教育學系教授[6]
- 陳竟明(1972年小六):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及環境科學課程主任[9]
- 歐陽耀南(1973年小六):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產業及設施管理系高級講師[6]
- 朱明中(1973年小六):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6]
- 洪雪蓮(1974年小六):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兼系主任[6]
- 植頌匡(1977年小六):聖公會蔡功譜中學校監[6]
- 鍾劍修(1981年小六):前香港浸會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客座教授[6]
- 碧樺依(1994年小六):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10]
- 宗教界
- 演藝、傳媒界
- 陳漢詩(1981年小六):前香港女藝人[6]
- 溫兆倫:香港男藝人
- 梁彥宗:香港男主持及演員
- 黃貫中:香港男歌手[12]
- 伍立德:香港電台電視部編導、記者、香港記者協會執行委員
- 朱明潔:1981年全美華埠小姐競選季軍、前海洋皇宮董事副總經理及前海城酒樓夜總會董事(藝人李昭南之母親)[註 2]
- 商界
- 黃錫禧(1954年小六):前奇華餅家有限公司高級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5]
- 葉希德(1958年小六):瑞士維美源素國際有限公司及高級護膚品牌 La Prairie 創立人[6]
- 林師龐(1959年小六):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聯席創辦人兼前行政總裁[5]
- 雲維庸(1963年小六):前中國恆天立信聯席董事總經理[5]
- 門宗偉(1968年小六):《加拿大商報》社長[5]
- 溫子勳(1977年小六):前中國油氣控股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6]
- 王克戎(1978年小六):太平洋網絡公司秘書及財務總監[6]
- 管仲連(陳德源):前加拿大上市公司嘉漢林業主席兼創辦人、專欄作家[13]
- 公共事業、政界
- 周修德(1956年小六):前房屋署總建築師、香港公共屋邨設計者[5]
- 鄧婉湄(1963年小六):香港警察歷史上首位女性警目[5]
- 區皚寧(1977年小六):房屋署助理署長(行政)[6]
- 蕭仁淦(1985年小六):律政司資訊科技主管[14]
- 司徒子朗:香港政治人物[15]
- 鄺頌晴(上午校):香港政治人物[16]
- 其他界別
- 范世義,JP(1958年小六):香港執業會計師、香港房屋協會委員、198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6]
- 彭祖溢(1955年小六):麻醉科專科醫生、前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麻醉科助理教授[6]
- 陳崇一(1965年小六):前香港浸會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行政總監[5]
- 朱知梅(1966年小六):香港血液專科醫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顧問醫生(內科)[6]
注釋
[编辑]參考來源
[编辑]- ^ 循道憶舊,以愛留痕 — 循道衞理會在港辦的第一所學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督教週報 第2期,2014年3月16日
- ^ 香港文化事業公司. 香港敎育年鑑. 香港文化事業公司. 1971: 27.
-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小學概覽2000/01 - 循道學校(上午). 2000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6-18.
- ^ 有禮貌 受教心 投考循道學校必備要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4月28日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循道學校. 歷屆畢業同學題名. 九龍循道學校建校二十週年紀念刊 (循道學校). 1971: 55-66.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循道學校. 歷屆畢業同學題名. 循道學校建校三十週年紀念特刊 (循道學校). 1981: 59-62、71-80.
- ^ 校長訪問.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2009-5 [2019-07-31]. [失效連結]
- ^ 循道小學幼稚圖 昨舉行畢業典禮. 香港工商日報. 1963-07-20: 10 [2022-04-06].
- ^ 循道學校. 歷屆畢業同學題名. 九龍循道學校建校廿五週年銀禧紀念特刊 (循道學校). 1976: 56.
- ^ 「中巴」北斗星為小數族裔爭權益. 星島日報. 2011-06-05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 ^ 九龍城浸信會 雙月刊. 九龍城浸信會. 2018-2 [201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 ^ Beyond 真的見証演唱會《心內心外》1988年自傳(隨碟附送小冊子版本). Kinn's. 1999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 ^ 文灼非. 同學@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8: 130.
- ^ 循道學校. 歷屆畢業同學題名. 循道學校建校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 (循道學校). 1986: 50.
- ^ 學生表現及成就. 循道學校.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 ^ 比賽結果.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08 [202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