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
外观
守捉,唐朝官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河东道、河北道、剑南道、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山西、河北、辽宁、四川、甘肃、内蒙古额济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各机构皆有使[1]。守捉为唐朝独有,而别朝所无之职官,守捉驻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2]。唐代西北军屯人员来源主要有四[3]:
- 正规部队,数量较大,大多是从陇右道和山东等地征调来的青壮年;
- 内地犯人,流配后被分编在各地区的屯垦部队门,目的是便于随时监督和管理;
- 当地各族参与基层军垦者,西北边塞,人丁缺乏,特别是烽隧的烽子难以依制配定,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雇人代替烽子上番的情况;
- 健儿及随军家属,一般指願意留下来,继续应募的戍兵,即继续守边的退伍军人。
有关于守捉机构中的官职,据新疆洛浦县出土的两件文书(编为L1号和L2),L2号文书中不称“使”,而称“将军”,有“副守捉将军”官名,“守捉将军”和“副将军”很可能是使与副守的别称[2]。然而,据古突厥碑文,“都督”(tutuq)与“将军”(säηün)却是由中原引入后突厥汗国与回鹘汗国中的重要官职名称,因此在西北方边地,文书中将守捉的“使”称为“将军”更符合常理[4]。
守捉列表
[编辑]今甘肃境内
[编辑]- 平夷守捉城
- 绥和守捉城
- 合川守捉城
- 赤水守捉城
- 乌城守捉城
- 蓼泉守捉城
- 张掖守捉城
- 交城守捉城
- 酒泉守捉城
- 白亭守捉城
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
[编辑]- 百帐守捉城
- 豹文山守捉城
- 威远守捉城
- 同城守捉城
今新疆北部境内
[编辑]- 罗护守捉城
- 赤亭守捉城
- 独山守捉城
- 张三城守捉城
- 沙钵城守捉城
- 冯洛守捉城
- 耶勒城守捉城
- 俱六城守捉城
- 张堡城守捉城
- 乌宰守捉城
- 叶河守捉城
- 黑水守捉城
- 东林守捉城
- 西林守捉城
今新疆南部境内
[编辑]- 兰城守捉城
- 坎城守捉城
- 葱岭守捉城
- 于术守捉城
- 榆林守捉城
- 龙泉守捉城
- 东夷僻守捉城
- 西夷僻守捉城
- 赤岸六守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