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吉貝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貝耍的信仰中心-大公廨
東山吉貝耍夜祭
位置臺南市
官方名称東山吉貝耍夜祭
類型登錄等級:民俗
登錄種類:民俗
评定时间2008年6月27日
詳細登錄資料
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位置臺南市
官方名称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類型登錄等級:重要民俗
登錄種類:民俗
评定时间2013年10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吉貝耍西拉雅語:Kabuasua;臺灣話:Ka-puà-suá[1]),位於臺南市東山區東河里。吉貝耍居民為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蕭壠社之後裔。今雖已高度漢化,但仍保有許多傳統信仰及習俗。代表祭典為每年九月初五舉行的嚎海祭

地理

[编辑]

行政區屬臺南市東山區東河里,距東山市區4公里、距新營車站7公里。位於枕頭山脈西側的平原上,急水溪支流龜重溪中游,其地原為洪雅族哆囉嘓社之舊地。

吉貝耍在西拉雅語的意思是「木棉花的部落」。但由於居民高度漢化,通行語言為臺灣話,聚落建築也與一般嘉南平原的農村無異。

歷史

[编辑]

吉貝耍早期為哆囉嘓社的支社。後來在清初時,由於一部分蕭壠社人可能受到漢人入殖競爭,從舊地經倒風內海溯急水溪而上,而向內陸遷移,沿著其支流龜重溪來到吉貝耍。同時也使得原來居住在此的哆囉嘓社人他遷,往東往北進入關子嶺白水溪一帶[2]臺灣府知府余文儀在1793年完成的《續修臺灣府志》寫道:

蕭壠社縣西七十里近番眾分居社東桔根耍,距舊社十二里

一般認為文中的「桔根耍」就是吉貝耍。

孝海祭

[编辑]

由來

[编辑]

吉貝耍主要祭典有農曆3月29日及農曆9月5日共2次,而以9月5日的所謂傳統夜祭(阿立母夜祭)及「孝海」祭最為重要,也最吸引外人的眼光。是吉貝耍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祭典,也是吉貝耍社區最熱鬧的日子。 關於「孝海祭」的由來,當地耆老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所以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今台南市佳里區)建立部落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大公廨的主神是尪祖(或案祖),是全吉貝耍阿立祖信仰文化地位最高的神明。目前大公廨供奉的神瓶是代表(象徵)尪祖、阿立母。)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

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哮海」祭屬緬懷祖先的祭典,也是吉貝耍獨特的祭典,其文化意涵與其他 社群慶祝「神明」聖誕的意涵是不相同的。不管是「七神船破遇難」或「海祖忌日」的傳說,在在顯現出吉貝耍人不忘祖的信仰精神[3]的壓軸戲。

海祭程序

[编辑]
尪祖拐(西拉雅祭司法器)

每年農曆9月5日「孝海祭」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吉貝耍人陸續擔著飯菜到大公廨西南方農路上,一字排開,排列在農路兩旁,以最好的祭品來答謝祖靈。

時辰一到,祭司吆喝大家到祭壇前「三向」(西拉雅語,祭拜的儀式名詞),三向畢,祭司拿起尪祖拐(西拉雅祭司法器)、澤蘭葉,口含米酒噴向空中,請祖靈、海祖來看「海戲」,並且接受子民們的祭品,這時「牽曲」婦女(西拉雅族特殊的敬神舞曲,以西拉雅母語吟唱)也圍繞著祭壇祀壺,吟唱出肅穆悲涼的歌聲,表達對祖靈眷顧的感恩。祭司時而回到祭壇,時而奔向前方,迎接祖靈們的到來,農路兩旁一字排開的祭品,在助理祭司的指示下,族人將甘蔗葉插入酒瓶中,不久祭司就代表祖靈一一巡視村人擺設的祭品飯菜,祖靈若歡喜點收子民心意,祭司下令由助手逐一把插在祭品酒瓶上的蔗葉拔去,「戳酒洞」畢表示祭典即將告一段落,祭司回到祭壇以剖半檳榔擲筊,請示祖靈,「聖桮」後牽曲才可停止,族人也收拾飯菜,1小時左右的「孝海祭」畫上句點。

吉貝耍的「孝海祭」是台灣平原地區原住民文化中,僅存也是相當特殊的「祭海」祭典,而且隱藏著對祖先的緬懷、感念。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洪惟仁. 臺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第二冊:臺灣語言地圖集Ⅱ. 2019: 273. ISBN 978-957-801-866-2. 
  2. ^ 陳榮輝,從篤加有二「邱」談族群正名運動,台南女院學報,第二十三期,第527~528頁
  3. ^ 《關於吉貝耍-吉貝耍信仰力量》,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官網[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