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灣民主國大總統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臺灣民主國國璽
官邸臺北欽差行臺唐景崧總統)
臺南大天后宮劉永福總統)
先前职位大清帝國福建台灣巡撫
设立1895年5月25日
首任唐景崧
末任劉永福
废止1895年10月21日
后继职位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是1895年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國家元首,前後共有兩位(唐景崧劉永福)。

沿革

[编辑]

大清日本帝國在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同年年底,日本眼見勝利在望,前樞密顧問井上毅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遞呈漢文意見書,陳述領有臺灣的重要性,並指出如失此良機,再沒有機會。當時,兼任海軍教授、隸屬大本營的中村純九郎,也向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提出「有關佔領台灣島的建議」,極力主張:臺灣為南中國海的咽喉,日本非把它納入版圖不可。

大本營接納井上與中村的意見,於1895年1月,決定佔領澎湖列島,同年3月26日,日清兩國尚在下關進行和談時,派遣比志島支隊把澎湖島加以佔領。為封鎖清國政府對臺灣的支援,佔領澎湖島是必要並有效的戰略。此佔領給台灣官民帶來衝擊,對日本佔領台灣的企圖感到不安。雖然日清兩國於同月30日簽署了停戰協定,因為台灣與澎湖列島被排除在停戰區域之外,不安情緒更為增高,台灣與澎湖列島割讓的傳說也增加了真實感。清國政府將和談會議上有關遼東半島台灣割讓之事極力隱瞞,不過,台灣官民由外國人洋行得到情報,和談會議的內容約略已知。

由於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於1895年4月17日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台灣住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5月15日,台灣巡撫唐景崧丘逢甲等人以「全臺紳民」的名義發電,曰:「臺灣已為清廷棄地,百姓無依,唯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洋屏蔽。」[1] 當時部分台灣官員反對割讓,遂與一些台灣士紳共同合作,於5月23日發布「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24日將宣言譯成外國語並送至各國駐台領事館,25日上午9時舉行獨立典禮,宣佈成立「台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大總統、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丘逢甲則為副總統兼團練使。

6月下旬,餘眾又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2任總統,後臺南市為首都,設總統府於大天后宮。為籌措經費,甚至曾經發行鈔票、郵票。有些學者將劉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權稱之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Lung-chih Chang 1995, 7)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Long 1991, 26)。之後3個月,民主國和日軍發生不少規模不小的血戰,史稱乙未戰爭。但到十月下旬,劉永福也棄守,劉喬裝成一位老婦人[2],內渡中國大陸,逃離期間曾於台灣海峽公海之上,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內渡中國大陸(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日軍佔領台南後,這個短命政權也走向了滅亡。

大總統列表

[编辑]
任次 姓名 肖像 出身 籍貫 就任 離任 在位時間
1 唐景崧  大清廣西省桂林府灌陽縣 廣西人 1895年5月25日 1895年6月6日 13天
2 刘永福  大清廣東省廉州府欽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 客家人 1895年6月26日 1895年10月21日 3月26天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楊欽堯. 臺灣民主國公告. [2008-04-25]. 
  2.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劉永福怎麼逃出台南? 「阿婆浪槓」報乎你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5-10-02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