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凯撒 (头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該撒

凱撒拉丁語Cæsar)是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之一。從羅馬共和政體轉型為帝國的過程中,在身為獨裁官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前102年-前44年)死亡之後,幾位古羅馬掌握實權的領導人,都宣稱自己繼承了凱撒家族的名號(與其合法的統治地位)。於是「凱撒」一詞便成了羅馬皇帝的眾多頭銜之一。在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期,戴克里先正式將「凱撒」一詞重新定位為「副帝」,為「正帝」頭銜奧古斯都的副手與指定繼承人。

語源

[编辑]

凱撒的原義是「毛茸茸的」,可追溯至羅馬早期尤利亞(Iulia)氏族的分支尤利.凱撒(Iulii Caesares),可能由於其本人有明顯的長髮(另一種說法,則是反諷他的頭上無毛)[來源請求]。古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強人尤利烏斯·凱撒遇刺身亡,在他的遺囑中,指定其年輕的姪孫蓋烏斯·屋大維為他的繼承人。以當時羅馬的習俗,屋大維便在法理上成了凱撒的養子,並且名字成了「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屋大維烏斯」(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

唯一的羅馬皇帝

[编辑]

基於政治與個人理由,屋大維取得政治上的唯一實權後,十分強調他與凱撒的關係,並在自稱時僅細心且謙遜地採用了「大將軍凱撒(Imperator Caesar)」——大將軍代表其實掌的軍權,凱撒則代表他的合法繼承關係,其餘的封號在公開場合一概婉拒。後來羅馬元老院才在前27年,贈與屋大維另一個神聖尊貴的稱號「奧古斯都」。繼承屋大維皇位的人是他的繼子提貝里烏斯。提貝里烏斯的原名為「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尼祿」,他以養子的身份取得屋大維的一切法理地位,名字便成了「提貝里烏斯·尤利烏斯·凱撒」。

羅馬的第四任皇帝克勞狄烏斯,則是第一位非凱撒親族而繼位為「凱撒」封號的皇帝,不過他仍是同屬於「尤里亞.克勞狄氏族」的成員。而第一位毫無氏族血緣的皇帝,則是在68年皇帝尼祿自殺後即位的加爾巴,但加爾巴也同樣地使用凱撒的頭銜,稱為「塞爾維烏斯·加爾巴·大將軍·凱撒」。

加爾巴不久被奧圖謀殺,而奧圖也很快地被維特里烏斯擊敗而亡。維特里烏斯所用的稱號為「奧魯斯·維特里烏斯·日耳曼尼庫斯·大將軍·奧古斯都」,他是第一個未使用凱撒做為他名字的一部分的皇帝(雖然,後來他在情勢危殆之時,仍舊接受了凱撒的頭銜)。然而,69年擊敗維特里烏斯的維斯帕西安,結束帝國的混亂局勢,並建立了弗拉維王朝。他重新起用了凱撒做為名字的一部分。後來,「大將軍」與「凱撒」都成了習慣上的定制,是為皇帝名字的一部分,形如「大將軍·凱撒·XXX·奧古斯都」。

四帝共治

[编辑]

293年3月1日,皇帝戴克里先建立了四帝共治的制度。四帝共治是一種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區,每區各由一位正皇帝與副皇帝共同治理,副皇帝也同時為正皇帝指定的當然繼承人。這時候只有兩位正皇帝可以使用「奧古斯都」的名銜(雖然正皇帝的全名仍為「大將軍·凱撒·XXX·奧古斯都」的形式),而副皇帝在尚未繼任前,只能使用「凱撒」的稱號。

四帝共治的制度很快就崩潰,最後逐漸形成了兩個互不隸屬的帝國,即西方以拉丁文為主的西羅馬、與東方以希臘語為主的東羅馬帝國了。

拜占庭帝國

[编辑]

在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國)中,凱撒(希腊语音译为Καῖσαρ)成为一个高等级的荣誉头衔,初期一般授予皇族近亲,之后地位相对下降,皇族之外的人乃至外国贵族也被授予“凯撒”头衔,直到帝国末期。塞尔维亚等受拜占庭影响较深的国家也在国内授予“凯撒”头衔。

影響

[编辑]

歷史上,「凱撒」(Caesar、Kaiser、Tsar)一字在許多語言裡,都保留了統治者頭銜的意義,當中更有被數個國家用作正式的統治者頭銜;著名例子有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國凱撒(Kaiser)與俄國沙皇。以下列出各語言對男性統治者與女性統治者的同源名詞。

日耳曼語系:

斯拉夫與波羅的海語系:

芬蘭-烏戈爾、閃族、阿爾泰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