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石濤
石濤
朱若極
大滌子、鈍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陳人、清湘老人、清湘遺人、零丁老人
性别
出生崇禎十五年(1642)
廣西全州清湘縣
逝世康熙四十六年(1707)
墓地揚州大明寺
国籍明朝
民族漢朝
职业畫家
信仰佛教
父母朱亨嘉(父)

石涛(1642年—1707年),原姓若极桂林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元济原济等,初画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生平

[编辑]

石涛是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極被宦官(即喝濤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有大量作品傳世,但偽作亦多。他還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石涛晚年多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七月,又病腕,不久去世,葬于扬州,现存其墓于扬州大明寺[註 1]石濤死後,高翔每歲春掃其墓。著有《画语录》十八章。

画风

[编辑]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風。石濤曾說:「古之鬚眉,不能生我鬚眉。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腸,我自發我肺腑,揭我之鬚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可見他繪畫思想強調在抒發自己的識見。鄭板橋蘭竹畫均取法石濤。張大千生前收藏多件石濤書畫,最多時約五百幅。張大千亦擅長仿石濤作品,幾可亂真。

傳世畫作及偽作

[编辑]

石濤有大量作品傳世,中國藝術史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朱良志教授曾走遍世界拜訪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對石濤的作品作出深入研究,著有《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偽考》一書,他表示石濤傳世真跡大約有500多套,但偽作數量驚人。石濤在世時已成名,求畫者衆,當時已經有偽作出現,甚至曾經出現過專門以石濤為偽造對象的作坊,就偽作太多,石濤自己也多次談到這一點。他在一則題跋中說:「文章筆墨是有福人方能消受,年來書畫入市,魚目雜珠,自覺少趣,非不欲置之人家齋頭,乃自不敢作此業耳。」由於偽作太多,他說自己已經不想畫了。近代畫家張大千也是仿石濤高手,甚至仿製了一整套石濤的印章用於其偽作之上。

石濤傳世作品大部份最終還是落戶各地的博物館,現今博物館是石濤收藏的主要處所。中國各大博物館的收藏佔石濤傳世真跡的半數以上。其中像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都富有石濤收藏,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各藏有百件以上石濤作品,是現今收藏大戶。遼寧省博物館雖然收藏石濤作品不多,但所收藏的《古木垂蔭圖》是傳世精品。台灣、香港也是石濤收藏的重要處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台臺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有數十件石濤真跡。香港的石濤收藏以私人收藏為主,但像香港藝術館這樣的大型博物館也有不少石濤精品。海外收藏石濤較多的博物館有:日本的京都泉屋博古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歐洲方面有英國大英博物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瑞典東方博物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等也有部分收藏,但歐洲的石濤收藏總體不多。

  •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搜尽奇峰图》,此图是他50岁云游京师所作。图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此畫曾記錄於《听帆楼书画记》。
  • 上海博物馆藏有《溪南八景图册》,1700年绘于扬州,描绘徽州府歙县西溪南村的八处风景,曾为收藏家吴湖帆庞莱臣所藏。原有8开,其中4开在1937年抗日战争中在湖州南浔镇散失,1940年由张大千补齐。
  • 香港藝術館收藏有《寫黃硯旅詩意》冊二十二開,此冊本來共有32開,後來流傳到「至樂樓」手上時只剩下22開,並有王文治的對題。此外,另有4開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餘6開則已經散失,後「至樂樓」將此22開畫冊捐贈予香港藝術館。吳湖帆在此冊後有跋,說此冊是他20年來所見石濤畫最精之作,並且只有他曾收藏過的《溪南八景图册》能與之相比。何耀光亦有評語說此冊「亦鑑藏之大助也」。[1]
  •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有《十六羅漢圖》,此畫是石濤主要傳世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畫作,年僅25歲的年輕畫家創作了一幅可能是自元朝以來最寫真的人物畫。石濤以山水畫著稱,罕見宗教題材畫作,可見其珍貴之處。

作品图片

[编辑]
石涛家族
 
 
 
 
 
 
 
 
 
 
 
 
 
 
 
 
 
 
高祖父:靖江恭惠王朱邦薴
 
 
 
 
 
 
 
曾祖父:靖江宪定王朱任晟
 
 
 
 
 
 
 
 
 
 
 
高祖母:靖江恭惠王夫人郑氏
 
 
 
 
 
 
 
祖父:靖江荣穆王朱履祜
 
 
 
 
 
 
 
 
 
 
 
 
 
 
曾祖母:靖江宪定王妃白氏
 
 
 
 
 
 
 
 
 
 
 
父:(已革)靖江王朱亨嘉
 
 
 
 
 
 
 
 
 
 
 
 
 
 
 
 
 
祖母:靖江荣穆王夫人
 
 
 
 
 
 
 
 
 
 
 
 
 
 
朱若极
 
 
 
 
 
 
 
 
 
 
 
 
 
 
 
 
 
 
 
 
母:(已革)靖江王妃?
 
 
 
 
 
 
 
 
 
 
 
 
 
 
 
 

參考書目

[编辑]
  1. ^ 吳湖帆1935年題石濤《黃硯旅詩意冊》(香港至樂樓藏)稱:「吾家舊藏大滌子《溪南八景冊》,為生平合作,今歸吳興龐虛齋(龐萊臣)矣。二十年中所見大滌子畫,惟此冊足相埒,驚詫眼福並記歲月雲。乙亥三月廿七日。般若先生(黃般若)出示。吳湖帆謹觀。」

注释

[编辑]
  1. ^ 石濤好友李驎有《哭大滌子》一詩,收錄於《虹峰文集》卷七。該詩繫年於1707年秋冬之際。